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mitangw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h1>第882章</h1>
    就在岑彭强渡洪流,攻克缺乏防备的南安城,看着身后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感慨其势若奔马之际,成家丞相、公孙太子的部队,也正从资中南遁至此……
    ……
    李熊得到公孙述托孤后,挥泪辞别君王,立刻轻装前往资中见太子——为了赶时间,他甚至连家眷都没带!
    抵达资中后,李熊向太子陈述皇帝诏令,献上传国玉玺,太子虽然嘴上嚷嚷着要回成都,势与父皇共存亡,但还是接过了玉玺,宣布从即日起代父执政,先赶往南方召集军队忠良,再北上勤王解围不迟。
    资中只有万余人,而东边的广汉则有两万,虽然都归太子监御,但撤退也有先后,李熊建议:“魏军岑彭部已取江州,沱江下游江阳等地不再安全,吾等不如转至岷江,再经僰道前往朱提。”
    太子年纪不大,却继承了公孙述的毛病,那就是爱讲排场,太子早年被公孙述封王,也积累了不少家底,如今南迁前往不毛之地,想着那里要啥没啥,鼎簋漆器之类的瓶瓶罐罐不舍得扔,途经太子的各处庄园府邸,恨不得将家底搬走。
    走到半路,这才听闻僰道失陷的消息,李熊知道没法直接去朱提了,再度提议,不如走南安城,渡大渡河,逃至越巂郡……
    万万没想到,他们为了躲岑彭,绕了一个大圈子,而对方也在兜圈!
    当李熊听闻南安大渡河口已插上五色旗,岑彭部两万人,正飞快向北推进,明日就将与己方遭遇时,几欲惊得坠车:
    “岑君然,真神将也!不但兵速如神,料敌亦如神仙哉?”
    ……
    岑彭机关算尽,庙算料敌时,便设身处地,替公孙述将每一条退路都考虑到了,故能预判对方的预判。
    南边,岑彭在大渡河堵住了成家政权延续香火的最后一点希望。
    而北边,被公孙述绑着陪割据者殉国的成都城,也在负隅顽抗数日后,于隆隆炮声中,轰然失陷!
    第695章 十二年之梦
    成都城乃是秦国时所筑,官府所在的大城位于东边,其形如龟,非方非圆。居民和商业区集中的“少城”在西,少者小也,规模小于大城。
    但到了汉朝,成都居民人数翻了几倍,已仅次于长安、临淄,逾于洛阳,加上百业繁盛,外地客商频繁入蜀,少城狭窄难居,便开始扩建郭区。
    因西边、南边都有郫江所限,便只能向北扩展,汉武帝元鼎二年立成都北郭。公孙述称帝后,以成都为京师,修了一道高墙将郭区囊括进来,并以挖土产生的柳池、天井池、千秋池为基础,引郫江水串连,形成了环绕城北的护城河体系。
    若站在成都北郭墙上向外望去,能见到一片小丘,此既“武担山”。
    马援兵临城下后,一眼发现了这座山,听当地人说,蜀地有个香艳的传说:上古时期,武都有一只山精,本是男身,后来化为女子,美艳动人。这位女装大佬游于巴蜀,蜀王见而倾心,纳为妃。但山精不习水土,待了一段时间打算离开,可蜀王已日久生情,为了留住他,作《东平之歌》亲自演奏以乐之。
    山精心里一软,又留数年,最终因适应不了平原气候而故去,蜀王颇为哀伤,派遣五丁壮士,前去武都搬山挑土作为妃子坟冢,自那之后,成都北郊,就多出了一片占地数顷,高达七丈的武担山……
    传说虽美,武担山也成了士女踏春必去之地,但对现在的成都来说,这片距北墙不过两百步的小丘,却足以致命!
    “居高临下,以炮袭之,成都旬日可破也!”
    马援相中了这儿,在武担山上架设火炮,对准北郭,大炮开兮轰他娘!
    但原始的火炮毕竟威力有限,未能打塌成都城墙,但那惊天动地的响动,每天十余轮轰击,足以震撼北郭士、民。
    而能直接威胁少城、大城的配重投石机,眼看也即将在城东修建完毕,于是吏民穷急,七月十五夜,在绣衣卫策反下,一伙成都人与守军爆发冲突,即夜打开北郭的“小雒郭门”,放魏军进入。
    公孙述一直躲在大城内的白帝宫,遥听炮火连绵,听闻北郭迅速被马援拿下,少城也于次日上午投降,遂感慨道:“朕当初自以兴西方,为金行也。以王莽尚黄,乃服色尚白,号白帝。”
    “然火克金,今日为火器所败,宜哉。”
    虽然已经快老糊涂了,但公孙述放在新末诸侯中,也算矮子里拔高个,能得人心,至今仍有数千人为他与魏军日夜搏斗,可也死伤略尽。
    有大臣恳求公孙述:“陛下,少城、北郭皆陷,不如从城南江桥门突围,走江桥过郫江,去南方与太子、丞相汇合?”
    但公孙述再度拒绝出逃,他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宫殿里,大臣们不解,公孙述只言:“十二年之期已到,朕不论到何处,都躲不开。”
    原来,当初公孙述犹豫是否称帝时,做了一个梦。
    他在睡梦中忽闻人言:“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八厶子系,公孙也,公孙述醒来后颇为唏嘘,找人卜梦,或言他还有十二年阳寿,或言公孙氏若称帝,国祚当有十二年。
    公孙述当时思量:“若是前者,仅有十二载光阴,恨短!若不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岂不可惜?”
    “若是后者,孔子云,朝问道,夕死可也,何况十二载!孤纵不能忤逆天命,但子孙或可延续公孙氏社稷。”
    于是公孙悍然称帝,比第五伦、刘秀还早一年,时至今日,刚好是“龙兴十二年”。
    “十二年了,梦醒矣。”
    “天运难违,朕命将尽,国将堕。”
    公孙述已做好死的觉悟,但也心存侥幸。
    “可传国玉玺已交予太子,若能与丞相保于南中,发丧即位,再改回吾宗族古姓‘姬’,成家社稷或能避开十二之期,延续下去!”
    让儿子改姓以避谶,有汉哀帝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来给衰败的汉德续命那味了……
    随着人心崩塌、降者络绎,下午时分,大城告破,魏兵包围了白帝宫,最后的成家忠良、公孙死士也作鸟兽散……
    公孙述明白,自己大限已至!赶在魏军冲入白帝宫前,他取出了准备已久的东西。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陶瓶,解开盖子后,里面盛放着流动的金属:这是用蜀中丹砂炼制的水银。
    在最后几名宦官、死士的侍奉下,公孙述举起陶瓶,一饮而尽!
    水银有剧毒,痛苦很快袭来,当魏兵冲入殿门时,四处无人,只有公孙述将皇帝冠冕穿戴得整整齐齐,歪头死在了皇位之上……
    金德白帝,终死于吞金自杀!
    ……
    对马援而言,他与公孙述的交情,尽于第二次刺杀之时,当马大将军入城时,听闻白帝已死,他只叹息了一句:“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他的精力,很快就放在维持城中秩序,整理成家官府文献赋税户籍资料上了,首先是将跟着魏军打秋风的氐人尽数驱逐,氐兵也不得进入城郭,严禁抢掠。第五伦以冯衍兼代益州刺史之职,发文告示,投降的官吏仍居原职。
    但就在封藏印绶宝货时,冯衍发现,公孙述的玉玺少了一枚。
    秦汉制度,皇帝有六玺,皆玉螭虎纽,以武都紫泥封之。分别是皇帝行玺——凡封命诸侯王及官员用之;皇帝之玺——凡赐诸侯王书用之;皇帝信玺——凡发兵用之;天子行玺——征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玺——策拜外国事务用之;天子信玺——事天地鬼神用之。
    除此之外,还有一特殊之玺:传说以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
    此物从秦朝传到新莽,随着王莽南逃丢失,后来到了公孙述手上,助长了他称帝的野心。
    冯衍严审符节玺令,这才得知,公孙述将传国玺交给丞相李熊,令其送去给太子,而成家残军官吏,也在随二人南下之列。
    “李熊一直力主南进,这是欲去南中,另立朝廷,延续伪朝啊!”冯衍并未感到惊讶,他们大行令的“南中署”设立已久,不但怂恿盘踞滇池的军阀造公孙述的反,连句町王处都送去了礼物,南中对魏国态度友好,不怕李熊成了气候。
    唯一麻烦的,是传国玺啊……
    冯衍告知马援后,不等骠骑大将军派兵追击,南方已传来岑彭喜讯:
    “吾等奉皇命伐蜀,譬如捕鹿,骠骑大将军角之,而彭为辅助,在侧掎之。成都虽固,将军大军举足可定,彭遂效偏师之劳,为将军拦截伪朝南逃之众。先时引兵而西,乘利直指江阳,攻破僰道,又多张疑兵,自分兵逆岷江至南安,于大渡河鱼腹津遇蜀相李熊、太子,大破之,俘获数千,余部皆死亡奔散。又得玉玺一枚,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审问李熊,确为公孙述所窃传国玉玺。”
    “此国器也,彭不敢少留,亦不敢走水路,令人押解李熊、伪太子,携传国玺,经巴郡加急送往长安,望将军所镇汉中周知放行……”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

融化(伪骨科,1V1,年龄差)

书适

媳妇总以为我不爱他

江心小舟

超级浮空城

诸生浮屠

[综武侠]江湖多渣男

专业咸鱼

重生之嫡女有毒

卿月

民国女配娇宠记[穿书]

陛下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