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905章</h1>
不过民间也有传闻,将这些大风的来源,指向闽中以东,那片深蓝色的海域……
武德十七年秋,眼看大风季即将结束,带舟师驻扎合浦郡的张宗,也收到了第五伦的诏令,要求他们执行一项极其特殊的使命……
“秦时有石刻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北过大夏,东有东海。”
“然东海之东,渺茫一片,不知何处,唯有仙岛传言,又云海神居之。”
感慨这一番后,第五伦在诏书中说,根据“可靠消息”,闽中以东数百里外,有一座大岛,暂且称之为“夷洲”。
皇帝不知听了哪个方术士胡说八道,竟对那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张宗派遣南洋水师的东冶分舰队,几艘船携带足够食物,离开海岸,向东远航!去寻找夷洲。
这对于海上舟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说来惭愧,成军快十年了,尽管朝廷下发了罗盘等物,又为每支船队配备了名为“牵星官”,依靠星盘寻找方位的导航员,但他们从琅琊到合浦,始终没出息地在能望见陆地的近海航行。
导航手段能够跃进,但船只形制、远航经验积累,却非一朝一夕能成,就算能确定方向,一旦船只在远海遭遇风浪,仍有很大概率沉没!
于是出航时,船民皆要祭拜海神,东海祭“禺虢”,南海则祭“不廷胡余”,以求平安。
现在,是时候离开近海,驶向远海了么?他们要驶向的,可是有风穴之称的东海深处啊!
不管舟师愿不愿意,皇帝有命,便必须执行,张宗立刻令人着手准备,好在第五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算高,诏书上是这么说的:
“舟师若觅得夷洲岛,不必深入内陆,惊扰岛民,且树五德旗,铭石纪之而返足矣。”
第五伦对这次远航,满怀期待,但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国家漫漫海上征途的开端。
“启航,入海!”
不过民间也有传闻,将这些大风的来源,指向闽中以东,那片深蓝色的海域……
武德十七年秋,眼看大风季即将结束,带舟师驻扎合浦郡的张宗,也收到了第五伦的诏令,要求他们执行一项极其特殊的使命……
“秦时有石刻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北过大夏,东有东海。”
“然东海之东,渺茫一片,不知何处,唯有仙岛传言,又云海神居之。”
感慨这一番后,第五伦在诏书中说,根据“可靠消息”,闽中以东数百里外,有一座大岛,暂且称之为“夷洲”。
皇帝不知听了哪个方术士胡说八道,竟对那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张宗派遣南洋水师的东冶分舰队,几艘船携带足够食物,离开海岸,向东远航!去寻找夷洲。
这对于海上舟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说来惭愧,成军快十年了,尽管朝廷下发了罗盘等物,又为每支船队配备了名为“牵星官”,依靠星盘寻找方位的导航员,但他们从琅琊到合浦,始终没出息地在能望见陆地的近海航行。
导航手段能够跃进,但船只形制、远航经验积累,却非一朝一夕能成,就算能确定方向,一旦船只在远海遭遇风浪,仍有很大概率沉没!
于是出航时,船民皆要祭拜海神,东海祭“禺虢”,南海则祭“不廷胡余”,以求平安。
现在,是时候离开近海,驶向远海了么?他们要驶向的,可是有风穴之称的东海深处啊!
不管舟师愿不愿意,皇帝有命,便必须执行,张宗立刻令人着手准备,好在第五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算高,诏书上是这么说的:
“舟师若觅得夷洲岛,不必深入内陆,惊扰岛民,且树五德旗,铭石纪之而返足矣。”
第五伦对这次远航,满怀期待,但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国家漫漫海上征途的开端。
“启航,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