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mitangw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h1>第25章</h1>
    赵安没想到,刘浣会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通情达理,他不仅愿意拿族里留存起来的五百两银子和赵安的一百两银子一起去府城买粮食,还同意以宗族的名义请一个铁匠回来,给每家每户都打一套铁质农具。
    当赵安提出要给所有来参加烧窑工作的人增加训练项目的时候,他竟然也表示了全力的支持。对于这些生活在古代的农民来说,战乱并不像赵安想象中的那样稀少,他们每个人一生中至少都会遇到一次以上的战争,还有大大小小的饥荒,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警觉基本上可以跟灵气复苏时代的人相当。
    而且这些村民的服从性还比灵气复苏时代的人更强,听刘浣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流民之后,大部分的人家都支持了赵安让他们囤粮,制作铁器和训练的计划。
    当然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可能存在百分百的统一意见,购买粮食的钱从宗族保管的公共财产里支出,打农具的钱却必须每家每户自己出钱。有一些得到了草莓苗的钱就没有参加过砖瓦窑工作的人,又花钱买了砖瓦建房,手里没钱了,就嚷嚷着打农具是在花冤枉钱。
    还有姓赵的十来户人家,在赵秀才的带领下,不愿意听从赵安的命令。因为赵通明去京城享福了,就将田产交给赵秀才帮忙打理,让赵秀才每年给京城寄钱就可以了。
    所以赵家的人都觉得村里大半的田产都在赵家,就算出现饥荒,大不了不给赵通明寄钱,把他的粮食留下来给大家伙分了,也就不用害怕了,所以对于赵安提出的屯粮和防守计划都不太感冒。
    看到赵秀才满脸得志得意满,还用那种看一个吃力不讨好傻子的表情看着自己,赵安都快要气笑了。
    他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赵家这些人是自认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比普通的农民更高,所以才会显得这么蠢,才没有把蠢货两个字吐出口。
    亲自到赵秀才家来劝人的赵安喝了一口茶,这才勉强保持住笑容说,“村长说的对,粮食和农具咱们赵家都不缺,可是我想让赵家人去训练的事情,村长最好还是不要阻止。到时候那些刘家的小伙子们都锻炼的身强体壮,咱们赵家的人本来就少,住在一个村里,难免就会产生几句口角,到时候咱们赵家的孩子不是要吃亏。”从正面劝不了人,赵安都已经开始刺激人的攀比心理了。
    然而赵秀才依旧不为所动,老神在在的捧起茶碗说,“我们赵家的孩子都是要读书的,二十岁以下的童生就有五个,全族上下,包括我在内的秀才也有四个,这一代之内肯定还能再出一个举人老爷。大少爷,我也算你的长辈,在这里奉劝你一句,还是多读书为好,那些百工商贾之事都是贱业。你也是皇亲国戚,将来也不是没有当官的可能,不要坏了自己的名声。”
    这可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赵安垂头丧气地从赵秀才家出来,走到村里看到三个男人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的往家走,身边还有些女人和小孩在抹鼻涕眼泪。刘浣跟在身后怒斥道,“好了,不许哭,回家拿钱,明天你们三家都必须得派人去窑厂上工。”
    刘浣回头看到呆呆的赵安,立刻换上一张笑脸说,“这几个家伙不听话,按照族里的规矩打一顿就好了。”
    突然之间,刘浣在赵安心里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了。他也很想像刘浣那样,把赵家那些不听话的人直接拉出来打一顿。
    当然,这件事情他不能亲自去做,也没有这样的权利。或许等到有乱兵入境的消息传开之后,他可以建议冯少平用官府的名义征调一些民兵,到时候让冯少平重点关注那些在城里读书的赵家子弟就行了。
    第二十七章 训练村民
    在旭国许多普通老百姓辛苦种田, 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顿白米饭,赵家村因为出过一个丞相的原因,在整个常溪县乃至整个州府来说, 都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子了。但也有好十几户人家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去给人当长工。
    阿五原来就是赵通明家的长工,可是赵通明全家搬走, 要去京城享福, 自然不可能带上他一起走。他原本以为自己就要饿肚皮了, 可是没过两天, 赵家大少爷的管家海伯就来找他,让他去窑炉帮着挖土,每个月可以拿到一吊钱不说, 还能让他一天三顿都吃到饱饭, 挖土的数量超过合格线的话甚至能开荤,油渣炒鸡蛋或者一根带肉的棒骨。干了一个多月,身上力气长了不少,脸也圆了。
    阿五摸着盘在腰间的钱串, 想着到底要不要做一件新衣服,还是好好攒上两年, 好说一个媳妇儿。
    他今天依旧早早的去了挖土的工地, 却只看到几个帮赵家大少爷家的窑炉挖土的工人, 村里砖瓦窑的人一个也没看见, 奇怪的问旁边的长脸, “刘彪子他们今天都起晚了吗, 怎么一个人都没看到。”
    长脸挥动着锄头有些嫉妒的说, “赵家大少爷要教他们练武呢, 可惜只叫了砖瓦窑那边的人, 没叫我们。”
    阿五到工地上就开始往筐里装土,一边装一边也愤愤不平的说,“当初他们分钱的时候没我们的份,现在要练武也没我们的份,我们这些外姓人,真是处处不如人。”
    另外一个负责挖土的中年汉子李二叔不悦的看了说闲话的阿武和长脸一眼,“我们这些人家,都是这几十年才逃难到赵家村的,人家能够收留我们已经很不错了,你们还想着跟人家一起分钱,有一样的待遇,做梦吧。”
    他吐了一口口水继续挖土,一边教育旁边蠢蠢欲动的年轻人说,“想想咱们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给赵通明当长工,给村里人和城里人当短工,一天能吃上两顿干的也要是农忙的时候。现在人家大少爷给我们一天三顿吃饱,还给肉吃,还给钱花,你们怎么就不知足阿。”
    他换了个方向挖土,让跟他搭档的人可以方便的把土装进框里,又接着说,“你们也别起什么花花心肠,好好把工钱攒下来,攒个一两年咱们也忙,把房子修一修,娶个婆娘,日子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他一边说着,却感觉到身后的人突然变得安静起来,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回过头来竟然看到赵安带着琴童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还对着他笑。
    赵安不得不感叹这时候的人思想还是比较单纯的,除了赵家那些享受过特权的人之外,村民们对于他的决定几乎不会有抗拒。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便是踏实肯干的人也不一定能够保卫自己的生活,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不喜欢这样踏实勤劳的人。
    他对负责挖土的工人们说,“你们好好干活,窑炉那边已经快要出成果了,等到整套的陶管烧出来,我给你们每个人发奖金。”
    刚刚他在窑炉那边的空场上让人集合的时候,烧炉的工人们就出来看热闹了,满脸的跃跃欲试。赵安看见他们对于训练也很感兴趣的样子,就对他们安抚了一番,同样的话,这已经是他说的第三遍了,因为还有一批负责砍柴烧炭的工人没有参加训练。
    虽然知道可能会面临溃败的乱兵和干旱减产的饥民,可是赵安任然希望尽快把那一套下水系统和淋浴系统烧制出来,首先是陶管能大大的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且等到批量生产之后,这东西还可以卖给其他乡绅,换回一大笔钱。最近早已过了采摘天麻的季节,他能卖的也就是一些银耳和木耳,葡萄。一天不过五六钱银子,只够窑厂这边工人们的饭钱。
    何况参加训练的村民一共已经有一百二多人,用来保护一个小村子已经足够。所以他就没有让自己窑厂的工人一起训练,打算等他们烧完这一批的陶管再说。
    今天是赵家村的村民们第一次参加训练,因为之前一个多月的集体劳动和集体排队吃饭已经让他们有了基本的服从意识和训练基础,所以赵安很轻易的就让他们排好了整齐的对立,然后就让刘浣带着人们一起围着村子跑圈,算是最基础的体能训练。
    等参加训练的村民们围着村子跑了一圈,又回到窑炉前面原本用来放柴火的平地,所有的人都已经气喘吁吁。赵安没有跟着一起跑,就站在平地上等他们,指着地上的一堆削尖的木棍说,“拿起武器,按照刚才的排班十人一组,我们来练习冲锋。”
    今天早上他让海伯和刘虎去城里请铁匠回来制造农具,可是他还是觉得削尖的木棍或者竹棍加上集体冲锋的效果肯定比单打独斗的拿刀更厉害。不过铁制农具还是应该准备一点,用来防备有大规模乱军入侵,进入巷战后有可能带来的伤害。
    大部分的村民都很听话的,乖乖捡起了地上赵安让琴童准备好的的木棍。但昨天晚上被刘浣打了屁股的那三个刺头中的一个,却不服气的对赵安说,“赵家少爷,你觉得我们用这些木棍就能打过那些灾民吗。我可听我爷爷说过,他年轻的时候跟人一起逃荒,连县城的城门都冲垮过。”
    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赵安说,“大少爷是读书人,你懂怎么训练人吗,该不会是忽悠我们吧,让我们跑步又让我们耍木棍,这都是小孩的玩意儿。”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

融化(伪骨科,1V1,年龄差)

书适

媳妇总以为我不爱他

江心小舟

超级浮空城

诸生浮屠

[综武侠]江湖多渣男

专业咸鱼

重生之嫡女有毒

卿月

民国女配娇宠记[穿书]

陛下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