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h1>清穿:狐媚子的独宠日常 第128节</h1>
心里冷嗤,
就是知道了又如何?
为了那贱人,将自己一个堂堂嫡福晋贬进淤泥里,还申饬自己娘家。
让她不止成了府里的笑话,也成了满京城茶余饭后的笑料。
如今,更是将中馈也夺走了。
他既然能做初一,那她为何不能做十五!
想着,
眼底的冷意愈发深了些。
这样的乌拉那拉氏,令年曦月颇有些头疼。
内心有些悔意了。
当初就不该一股脑儿的将宝都压在正院,从而导致越陷越深。
到了今日,想撤退都不行了。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只希望顺利吧。”
双手合十,眼里布满忐忑。
“…”
夜晚,掌灯时分。
东小院儿也点起了盏盏油灯。
随着李氏失了宠,弘时怀恪也移去了前院,她这里的待遇急转直下。
如今禁足后,更是跌倒了低谷。
膳房、库房…各处虽不敢做的太过,送些冷菜冷饭,粗制滥造的瓷器,摸着扎手的麻衣布匹之类。
但也不会太好。
和普通格格没什么两样,
秋玫守在门外,瞧着里面儿隐隐绰绰,时明时暗的淡黄色烛光,叹息。
以前,她们东小院都是用的一尺来长的吉祥如意、龙凤呈祥大对花烛,且每次一点就是十来根,照的屋内亮如白昼。
哪像现下,别说大红烛,就是普通的小白烛,库房也不曾送来。
不过是一些不甚明亮的油灯,还得时刻盯着,好用竹签挑着灯芯,以免骤然熄灭。
“秋玫姐姐。”秋月伸手带了带她。
见她偏头,便压低了声音:“主子还未用膳,要不我这会儿去膳房提回来,用小炉子喂着,待会儿主子万一要用,也好过手忙脚乱的。”
秋玫看了看天色,已是深暮,点点头:“也好,只是你一人难免不好提的,将外头的柳儿叫上,一同去。”
秋月应了,下了廊,来到外院儿,叫了一个面色稚嫩,年纪很小的一个小丫头。
两人一同结伴出了东小院儿,边聊着天解闷,边去往膳房。
一路说说笑笑,
等路过荷花池时,
忽一阵儿莫名的凉风吹来,
接着,就有隐隐的低低啜泣传来。
两人不由止住脚步,面面相觑。
“秋月姐姐,你听见了吗?好像有人在哭。”柳儿面露疑惑。
秋月侧过头,仔细一听。
那断断续续的抽泣便更加清晰了。
“这大晚上的,天气又冷,谁会跑这儿哭。”她有些好奇。
忽然,
那道哭声愈发大了,
声音格外哀怨凄凉,夹着冬日夜晚的刺骨冷风,让人心里毛毛的。
“秋月姐姐。”柳儿害怕了,拉了拉她,哆嗦道:“咱们赶紧走吧,怪邪门的,”
这地方偏僻,是个小道,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子地面,稍不注意就能绊住脚,且一入夜又格外黑沉,平常可没有那个奴才过来。
偏偏这会儿子有人哭,可不是邪门儿。
“好,咱们这就离开,”秋月也怕得很,稳了稳心神,拉着柳儿的手重新上路。
刚走了几步,猛地哭声又大了几分。
“呜呜~”
“呜~”
哭声由远及近,如在耳边,又像是在身旁。
两人倒吸一口凉气,只觉汗毛倒竖,不约而同闷头加快了步子,想离开这片地界。
“秋月姐姐,”
这时,柳儿突然停下了步子,语气带着哭腔,颤抖着抬起手指,指向远处的廊桥。
秋月顺着手指,接着月光瞧去,
这一眼,看的她眼睛骇的瞪圆,差点原地跳起来。
只见透过淡淡的银白月光,荷花池中心的廊桥,一道身穿白衣,披头散发,形似女子的身影僵直的站在桥边儿。
而那哭声,正是自那人影传出。
两人在池畔,离得那人不远。
突然!
那白色人影转头向她们望来,
此时一道冷风吹过,
人影批散的发丝,向两边散开,露出了一张惨白、毫无血色的脸颊。
“伊格格!”
两人惊恐,捂嘴。
“嘻~嘻~”
人影转哭为笑,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弧度。
“妈呀~”
“鬼啊~”
两人恐惧的大叫一声,
反应过来,慌不择路,连滚带爬出了小道,径直跑回了东小院儿。
而那人影,
就那么木木的站在原地,也不追赶。
第180章 欲先取之,必先以诚待人
次日,伊氏回魂,四爷府闹鬼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从奴才到各处格格、侍妾,无一人不知,无一人不晓。
但诡异的是,前院儿似乎毫无察觉。
“你是说,昨儿最开始是东小院儿的丫鬟看见…伊氏的鬼魂?”姜晚晚靠坐软榻,柳眉轻蹙,问道。
白露半蹲榻沿,举着一盅燕窝羹,回说:“主子,确实东小院儿先见着的,大概不到巳时,过后各处几乎都有奴才见着了。有说在荷花池见得,有说在听雪阁外头,也有的在梅园,都是伊氏生前常去的地方。”
听的越多,她心里从一开始的不信,到如今的半信半疑,甚至也有点儿毛骨悚然的感觉。
“是吗~”姜晚晚美眸微眯,伸出半截如霜似雪的皓腕,挽了挽青丝,启唇:“都还有什么地方的奴才见着了?我们这儿有没有人?”
“主子,有荔香园高格格、武格格身边的丫鬟,海棠苑伺候宋格格的奴才,以及正院儿的青禾,我们院儿倒是没有谁见着了,许是我们玉芙院不同这些地方有交集吧,”身侧捧着锦盘的雪梨,接茬。
说完,她有些害怕的嘟囔:“该不会真是伊氏的鬼魂作祟吧,要不要禀报四爷,请了和尚道士进来呀。”
她胆子小,可不想见那玩意儿。
端起燕窝,捏起汤匙搅了搅,姜晚晚有些想笑。
她一听就知晓,必然是有人装神弄鬼。
倒不是她不信神佛。
连穿越都有,真有神佛不也很正常?
但只一夜就闹得沸沸扬扬,好像商量好似的,说不是人为,谁相信?
真要有鬼魂,那个会有闲心,这一处吓完人,又赶完那一处。
也没见伤人,跟过家家似的。
只是…
抿了口剔透的燕窝,
她眼里泛起疑色。
闹的这么大动静,就不怕四爷知道了,下令彻查?
还是说,她们以为前院儿是聋子瞎子?
心里冷嗤,
就是知道了又如何?
为了那贱人,将自己一个堂堂嫡福晋贬进淤泥里,还申饬自己娘家。
让她不止成了府里的笑话,也成了满京城茶余饭后的笑料。
如今,更是将中馈也夺走了。
他既然能做初一,那她为何不能做十五!
想着,
眼底的冷意愈发深了些。
这样的乌拉那拉氏,令年曦月颇有些头疼。
内心有些悔意了。
当初就不该一股脑儿的将宝都压在正院,从而导致越陷越深。
到了今日,想撤退都不行了。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只希望顺利吧。”
双手合十,眼里布满忐忑。
“…”
夜晚,掌灯时分。
东小院儿也点起了盏盏油灯。
随着李氏失了宠,弘时怀恪也移去了前院,她这里的待遇急转直下。
如今禁足后,更是跌倒了低谷。
膳房、库房…各处虽不敢做的太过,送些冷菜冷饭,粗制滥造的瓷器,摸着扎手的麻衣布匹之类。
但也不会太好。
和普通格格没什么两样,
秋玫守在门外,瞧着里面儿隐隐绰绰,时明时暗的淡黄色烛光,叹息。
以前,她们东小院都是用的一尺来长的吉祥如意、龙凤呈祥大对花烛,且每次一点就是十来根,照的屋内亮如白昼。
哪像现下,别说大红烛,就是普通的小白烛,库房也不曾送来。
不过是一些不甚明亮的油灯,还得时刻盯着,好用竹签挑着灯芯,以免骤然熄灭。
“秋玫姐姐。”秋月伸手带了带她。
见她偏头,便压低了声音:“主子还未用膳,要不我这会儿去膳房提回来,用小炉子喂着,待会儿主子万一要用,也好过手忙脚乱的。”
秋玫看了看天色,已是深暮,点点头:“也好,只是你一人难免不好提的,将外头的柳儿叫上,一同去。”
秋月应了,下了廊,来到外院儿,叫了一个面色稚嫩,年纪很小的一个小丫头。
两人一同结伴出了东小院儿,边聊着天解闷,边去往膳房。
一路说说笑笑,
等路过荷花池时,
忽一阵儿莫名的凉风吹来,
接着,就有隐隐的低低啜泣传来。
两人不由止住脚步,面面相觑。
“秋月姐姐,你听见了吗?好像有人在哭。”柳儿面露疑惑。
秋月侧过头,仔细一听。
那断断续续的抽泣便更加清晰了。
“这大晚上的,天气又冷,谁会跑这儿哭。”她有些好奇。
忽然,
那道哭声愈发大了,
声音格外哀怨凄凉,夹着冬日夜晚的刺骨冷风,让人心里毛毛的。
“秋月姐姐。”柳儿害怕了,拉了拉她,哆嗦道:“咱们赶紧走吧,怪邪门的,”
这地方偏僻,是个小道,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子地面,稍不注意就能绊住脚,且一入夜又格外黑沉,平常可没有那个奴才过来。
偏偏这会儿子有人哭,可不是邪门儿。
“好,咱们这就离开,”秋月也怕得很,稳了稳心神,拉着柳儿的手重新上路。
刚走了几步,猛地哭声又大了几分。
“呜呜~”
“呜~”
哭声由远及近,如在耳边,又像是在身旁。
两人倒吸一口凉气,只觉汗毛倒竖,不约而同闷头加快了步子,想离开这片地界。
“秋月姐姐,”
这时,柳儿突然停下了步子,语气带着哭腔,颤抖着抬起手指,指向远处的廊桥。
秋月顺着手指,接着月光瞧去,
这一眼,看的她眼睛骇的瞪圆,差点原地跳起来。
只见透过淡淡的银白月光,荷花池中心的廊桥,一道身穿白衣,披头散发,形似女子的身影僵直的站在桥边儿。
而那哭声,正是自那人影传出。
两人在池畔,离得那人不远。
突然!
那白色人影转头向她们望来,
此时一道冷风吹过,
人影批散的发丝,向两边散开,露出了一张惨白、毫无血色的脸颊。
“伊格格!”
两人惊恐,捂嘴。
“嘻~嘻~”
人影转哭为笑,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弧度。
“妈呀~”
“鬼啊~”
两人恐惧的大叫一声,
反应过来,慌不择路,连滚带爬出了小道,径直跑回了东小院儿。
而那人影,
就那么木木的站在原地,也不追赶。
第180章 欲先取之,必先以诚待人
次日,伊氏回魂,四爷府闹鬼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从奴才到各处格格、侍妾,无一人不知,无一人不晓。
但诡异的是,前院儿似乎毫无察觉。
“你是说,昨儿最开始是东小院儿的丫鬟看见…伊氏的鬼魂?”姜晚晚靠坐软榻,柳眉轻蹙,问道。
白露半蹲榻沿,举着一盅燕窝羹,回说:“主子,确实东小院儿先见着的,大概不到巳时,过后各处几乎都有奴才见着了。有说在荷花池见得,有说在听雪阁外头,也有的在梅园,都是伊氏生前常去的地方。”
听的越多,她心里从一开始的不信,到如今的半信半疑,甚至也有点儿毛骨悚然的感觉。
“是吗~”姜晚晚美眸微眯,伸出半截如霜似雪的皓腕,挽了挽青丝,启唇:“都还有什么地方的奴才见着了?我们这儿有没有人?”
“主子,有荔香园高格格、武格格身边的丫鬟,海棠苑伺候宋格格的奴才,以及正院儿的青禾,我们院儿倒是没有谁见着了,许是我们玉芙院不同这些地方有交集吧,”身侧捧着锦盘的雪梨,接茬。
说完,她有些害怕的嘟囔:“该不会真是伊氏的鬼魂作祟吧,要不要禀报四爷,请了和尚道士进来呀。”
她胆子小,可不想见那玩意儿。
端起燕窝,捏起汤匙搅了搅,姜晚晚有些想笑。
她一听就知晓,必然是有人装神弄鬼。
倒不是她不信神佛。
连穿越都有,真有神佛不也很正常?
但只一夜就闹得沸沸扬扬,好像商量好似的,说不是人为,谁相信?
真要有鬼魂,那个会有闲心,这一处吓完人,又赶完那一处。
也没见伤人,跟过家家似的。
只是…
抿了口剔透的燕窝,
她眼里泛起疑色。
闹的这么大动静,就不怕四爷知道了,下令彻查?
还是说,她们以为前院儿是聋子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