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5章</h1>
但春天还会回来,玉兰还会开。
只是,再不会有人在树下等她了。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
历时115天,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部作品。
说实话,一开始有这个想法,还是春天看见玉兰花在澄澈的天空中静静盛开,我就觉得这好适合写一篇像散文的故事。
事实上也确实这样做了,几乎是瞬间就敲定了大纲,只是主角的名字还犹豫了好久。
上官瑾的名字很容易就定了,可能是直觉吧;简这个姓也定了,就是叫什么名字敲不定。后来读到珩是古代君子佩戴的饰物,由玉打造,意高洁、珍贵。觉得和瑾美玉的含义很搭,就做情侣名啦。
前面开篇写的很顺,日更完十几章就不行了。
才开始匆忙赶完整版大纲。细化了具体每一章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这才让后面的故事得以发展。
其实每个角色都是独立又互相影响的存在,不是所谓的工具人或是npc。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认知想法,我无法左右他们,有些情节是他们推动的结果,也许换个人就不会这样发展了。
最后,不知道前面挖的坑都填上没,中间隔了一个半月没写东西,可能有点小铺垫当时挖得时候记得,后面要填的时候早忘脑后去了啊啊啊
接下来大概会随机掉落三到五个番外不等,我只是暂时替他们讲述了这段故事,他们的生活还会继续。
感谢所有支持我愿意读到这的小读者们,也感谢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会看,会回复!
以上
祝好
#平行线#
第43章 番外一 瑾(一)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简珩知道我一开始是讨厌她的,会不会失望。
我叫上官瑾。
上官家的上官,怀瑜握瑾的瑾。
从小我对这个名字其实没什么实感,只是因为母亲姓上官,哥哥名瑜,所以我才叫上官瑾。
名字好听,家教严格,功课从不落后,周围人都说我对得起我的名字,像一块温润的玉。小时候不懂玉是什么意思,觉得它没有什么温度,冷冰冰的。母亲也总说,做人要像玉,要沉静,要克制,要懂得退让,也要清楚自己的分量。
她站在落地窗前讲这些话的时候,阳光落在她身后,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我看不见的地方。
于是我就去问哥哥,他比我大得多,也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我有记忆起,他就带着我玩闹,他身上有股自由的味道,不属于这个家,也不属于我们这一套安静得近乎死寂的规矩。
母亲不喜欢他不守规矩,但从不说,饭后总是低声叹气,然后盯着我:你马上就要七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级,就不要再跟着他胡闹了。
我点点头,一遍又一遍重复我应该表现出来的东西。
没有人教我怎么说不。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看眼色,知道什么时候沉默,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说谢谢,什么时候笑得恰到好处。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成熟。
是理所当然,是家教的体现,是上官家的女儿该有的样子。
直到我选择了镇江一中。
这不是家里给我安排的路线。
我本该在梅斯特专修音乐,和我小时候一起学琴的孩子一样,按部就班,演出,拿奖,走一条不可能回头的路。
可我在临开学前几天,把录取通知书撕了。
在母亲面前。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得那么不像我。
那天客厅的窗帘没拉,阳光照在茶几的水晶杯上,反射出一层一层锐利的光。母亲端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茶,却一口没喝。
哥哥靠在门边,沉默不语,只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再有几天就要出国,前些日子他和祖父大吵了一架,把祖父气得一天没吃饭,当天晚上就发公告说哥哥已经被逐出家族,从此再无瓜葛。我不清楚他们为了什么而争论,第二天再问起,哥哥只跟我说:为了自由。
我当然是不理解的。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放弃一切,值得吗?
但如今我好像能明白一些了。
什么意思?
母亲的声音还是一贯的清淡优雅,却像一柄藏锋的刀。
我知道她不会发火,她从不发火。她只需要一个表情一句话,就足以让我窒息。
我不去梅斯特
哦。她点点头,像是终于听清了,你要去哪?
镇江一中。
她笑了一下,是很轻的笑,没有温度。
你这是在任性。
我没有说话。
把转学申请表放在她面前,白纸黑字,盖着章,一切妥帖得挑不出毛病。
哥哥想开口,被母亲抬手制止。
她把茶杯放下,接着说:你祖父打了三通电话,把梅斯特校方的推荐信都准备好了。你以为你换个学校,就能逃开安排?
那您有没有问过我想不想走那条路。
我盯着她的眼睛,第一次没有退让。
她轻轻叹了口气,像是终于失去了耐心。
你以为你有选择?
瑾,我们给你安排了每一步。你的天赋在那里,资源在那里,你没理由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去一个普通城市上高中。
那一刻我真的冷了。不是害怕,是恍然。
她根本没有看我,她只是看着这个姓上官的孩子,她未来要放上台的作品。
我已经办好了手续,九月就开学,你们拦不住我。
你太像你兄长了。她皱了皱眉,低声道。
我知道这不是夸奖。母亲觉得我和哥哥一样,变成了失控的棋子。
哥哥叹了口气,替我解围:妈,让她试一次吧。我记得他们高中是有艺考生的,到时候妹妹想走音乐,也不迟。
母亲没有理他,重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自己去领罚。我今天累了。
我转身上楼时,手心全是汗。我不记得我哭没哭,但我记得,那天阳光很盛,窗外的夹竹桃开得极艳。
一瓣一瓣,落在窗沿。
在七月的最后一天,不知怎的,母亲同意了让我去镇江上学。个中缘由我不懂,我也不愿去深究了。母亲带着一家人从泷平市霞浦区的中心地段,又回到了南方的那个不算繁华的新一线城市。自此,我的生活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刚来到镇江,扑面而来的海风气息就足以让我放松下来。泷平没有海,我十岁时,因为母亲工作原因,全家被调度到了另一个陌生但繁华的城市,这里的生活节奏很快,四处灯火通明,却少了一些故乡的气息。我在这读完了初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身边换了一批富人家的孩子,他们打听着我的家世,讨论着马术和衣服首饰,我就知道,什么都没有变。
六月我毕业,收到侯昊洋的消息,他说不想再上这种学校了,自此我走后,真心待他的人又少了一个,四面迎来的都是笑得甜腻腻的脸。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他发了张照片过来,他报考了镇江一中,九月份开学。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有什么东西被打开了。我知道母亲为我安排好了泷平最好的,专修音乐的学校,但是我突然想去镇江看看,很久很久没有看过海了。
听说近日一中放榜,我跟母亲说过后先行一步,一中门口已经有不少人了,想到马上就能看见我的名字,不自觉地走得快了些。
谁能想前方有人挡住了去看录取名单的路,我加快了步子,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人:她很高,脑后半扎了个揪揪,剑眉星目,抱胸盯着人群似在思索。
我瞬间就想到了总爱在宴席上装腔作势的表哥,重回镇江的喜悦消失了大半,换上了那个挑不出纰漏的笑容:
同学,劳烦让一下。
她似乎被我吓了一跳,表情古怪,什么也没说,向后退了一步。
我向她点点头,向人稍微少些的榜尾走去。很可惜看了三四张也没看见上官瑾三个字,本以为转学生应该会被放在末尾,我看了看前面渐少的人群,如果再找不到我就回去吧。
就这样看到了第三张榜,在第二列看见了我的名字,心满意足地正想发给哥哥,余光却瞥到了一旁又是刚刚那人。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竟是我的名字,疑惑之际不自主地出声:欸?你也在一中上学吗?
她又是一愣,轻轻嗯了一声。
但春天还会回来,玉兰还会开。
只是,再不会有人在树下等她了。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
历时115天,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部作品。
说实话,一开始有这个想法,还是春天看见玉兰花在澄澈的天空中静静盛开,我就觉得这好适合写一篇像散文的故事。
事实上也确实这样做了,几乎是瞬间就敲定了大纲,只是主角的名字还犹豫了好久。
上官瑾的名字很容易就定了,可能是直觉吧;简这个姓也定了,就是叫什么名字敲不定。后来读到珩是古代君子佩戴的饰物,由玉打造,意高洁、珍贵。觉得和瑾美玉的含义很搭,就做情侣名啦。
前面开篇写的很顺,日更完十几章就不行了。
才开始匆忙赶完整版大纲。细化了具体每一章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这才让后面的故事得以发展。
其实每个角色都是独立又互相影响的存在,不是所谓的工具人或是npc。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认知想法,我无法左右他们,有些情节是他们推动的结果,也许换个人就不会这样发展了。
最后,不知道前面挖的坑都填上没,中间隔了一个半月没写东西,可能有点小铺垫当时挖得时候记得,后面要填的时候早忘脑后去了啊啊啊
接下来大概会随机掉落三到五个番外不等,我只是暂时替他们讲述了这段故事,他们的生活还会继续。
感谢所有支持我愿意读到这的小读者们,也感谢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会看,会回复!
以上
祝好
#平行线#
第43章 番外一 瑾(一)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简珩知道我一开始是讨厌她的,会不会失望。
我叫上官瑾。
上官家的上官,怀瑜握瑾的瑾。
从小我对这个名字其实没什么实感,只是因为母亲姓上官,哥哥名瑜,所以我才叫上官瑾。
名字好听,家教严格,功课从不落后,周围人都说我对得起我的名字,像一块温润的玉。小时候不懂玉是什么意思,觉得它没有什么温度,冷冰冰的。母亲也总说,做人要像玉,要沉静,要克制,要懂得退让,也要清楚自己的分量。
她站在落地窗前讲这些话的时候,阳光落在她身后,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我看不见的地方。
于是我就去问哥哥,他比我大得多,也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我有记忆起,他就带着我玩闹,他身上有股自由的味道,不属于这个家,也不属于我们这一套安静得近乎死寂的规矩。
母亲不喜欢他不守规矩,但从不说,饭后总是低声叹气,然后盯着我:你马上就要七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级,就不要再跟着他胡闹了。
我点点头,一遍又一遍重复我应该表现出来的东西。
没有人教我怎么说不。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看眼色,知道什么时候沉默,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说谢谢,什么时候笑得恰到好处。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成熟。
是理所当然,是家教的体现,是上官家的女儿该有的样子。
直到我选择了镇江一中。
这不是家里给我安排的路线。
我本该在梅斯特专修音乐,和我小时候一起学琴的孩子一样,按部就班,演出,拿奖,走一条不可能回头的路。
可我在临开学前几天,把录取通知书撕了。
在母亲面前。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得那么不像我。
那天客厅的窗帘没拉,阳光照在茶几的水晶杯上,反射出一层一层锐利的光。母亲端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茶,却一口没喝。
哥哥靠在门边,沉默不语,只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再有几天就要出国,前些日子他和祖父大吵了一架,把祖父气得一天没吃饭,当天晚上就发公告说哥哥已经被逐出家族,从此再无瓜葛。我不清楚他们为了什么而争论,第二天再问起,哥哥只跟我说:为了自由。
我当然是不理解的。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放弃一切,值得吗?
但如今我好像能明白一些了。
什么意思?
母亲的声音还是一贯的清淡优雅,却像一柄藏锋的刀。
我知道她不会发火,她从不发火。她只需要一个表情一句话,就足以让我窒息。
我不去梅斯特
哦。她点点头,像是终于听清了,你要去哪?
镇江一中。
她笑了一下,是很轻的笑,没有温度。
你这是在任性。
我没有说话。
把转学申请表放在她面前,白纸黑字,盖着章,一切妥帖得挑不出毛病。
哥哥想开口,被母亲抬手制止。
她把茶杯放下,接着说:你祖父打了三通电话,把梅斯特校方的推荐信都准备好了。你以为你换个学校,就能逃开安排?
那您有没有问过我想不想走那条路。
我盯着她的眼睛,第一次没有退让。
她轻轻叹了口气,像是终于失去了耐心。
你以为你有选择?
瑾,我们给你安排了每一步。你的天赋在那里,资源在那里,你没理由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去一个普通城市上高中。
那一刻我真的冷了。不是害怕,是恍然。
她根本没有看我,她只是看着这个姓上官的孩子,她未来要放上台的作品。
我已经办好了手续,九月就开学,你们拦不住我。
你太像你兄长了。她皱了皱眉,低声道。
我知道这不是夸奖。母亲觉得我和哥哥一样,变成了失控的棋子。
哥哥叹了口气,替我解围:妈,让她试一次吧。我记得他们高中是有艺考生的,到时候妹妹想走音乐,也不迟。
母亲没有理他,重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自己去领罚。我今天累了。
我转身上楼时,手心全是汗。我不记得我哭没哭,但我记得,那天阳光很盛,窗外的夹竹桃开得极艳。
一瓣一瓣,落在窗沿。
在七月的最后一天,不知怎的,母亲同意了让我去镇江上学。个中缘由我不懂,我也不愿去深究了。母亲带着一家人从泷平市霞浦区的中心地段,又回到了南方的那个不算繁华的新一线城市。自此,我的生活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刚来到镇江,扑面而来的海风气息就足以让我放松下来。泷平没有海,我十岁时,因为母亲工作原因,全家被调度到了另一个陌生但繁华的城市,这里的生活节奏很快,四处灯火通明,却少了一些故乡的气息。我在这读完了初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身边换了一批富人家的孩子,他们打听着我的家世,讨论着马术和衣服首饰,我就知道,什么都没有变。
六月我毕业,收到侯昊洋的消息,他说不想再上这种学校了,自此我走后,真心待他的人又少了一个,四面迎来的都是笑得甜腻腻的脸。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他发了张照片过来,他报考了镇江一中,九月份开学。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有什么东西被打开了。我知道母亲为我安排好了泷平最好的,专修音乐的学校,但是我突然想去镇江看看,很久很久没有看过海了。
听说近日一中放榜,我跟母亲说过后先行一步,一中门口已经有不少人了,想到马上就能看见我的名字,不自觉地走得快了些。
谁能想前方有人挡住了去看录取名单的路,我加快了步子,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人:她很高,脑后半扎了个揪揪,剑眉星目,抱胸盯着人群似在思索。
我瞬间就想到了总爱在宴席上装腔作势的表哥,重回镇江的喜悦消失了大半,换上了那个挑不出纰漏的笑容:
同学,劳烦让一下。
她似乎被我吓了一跳,表情古怪,什么也没说,向后退了一步。
我向她点点头,向人稍微少些的榜尾走去。很可惜看了三四张也没看见上官瑾三个字,本以为转学生应该会被放在末尾,我看了看前面渐少的人群,如果再找不到我就回去吧。
就这样看到了第三张榜,在第二列看见了我的名字,心满意足地正想发给哥哥,余光却瞥到了一旁又是刚刚那人。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竟是我的名字,疑惑之际不自主地出声:欸?你也在一中上学吗?
她又是一愣,轻轻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