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mitangw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无论是他上辈子的生活环境,还是这辈子接受的教育,都很难让他放弃社会上一半的劳动力,事实上如今社会上的女性本来就在同样为家庭做贡献。
  种地、织布、经商、做工,普通人家的女性并没有所谓的不抛头露面的权力。
  而真正上层的贵族女性,压根不需要去遵守所谓的礼法乃至于道德。
  像崔郑氏那样,天天和小伙伴们出门游乐,打马球、打猎,甚至有几位公主、郡主养面首等等,都是正常。
  这些行为和性别无关,而是和阶层有关系。
  赵淩至少目前无意去动这个马蜂窝,觉得既然这群人敢冲着他来,他也该还击。
  反正过年嘛,闲着也是闲着。
  聂院使见赵淩把奏折看完就放了回去,问:“怎么样?要压下吗?”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是可以压下一部分奏折的。
  这当然不是明文规定,但谁还不能在工作中出个错呢?
  每天收上来的奏折那么多,遗失个一两份不是很正常的吗?
  说不定漏在什么地方了呢?
  不小心泡水了呢?
  或者是放在最底下,压根没被皇帝看到呢?
  很正常。
  赵淩说了一声:“不用。聂院使,借您笔墨一用。”
  聂院使一听就嘴角上扬:“请便。”问他,“打算正经写份奏折了?”
  “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赵淩也不用边上的文吏帮忙,自己快速研墨,就铺开纸写了起来。
  写完他也不给聂院使看,自己就拿着奏折,并交上来的一大摞奏折,自告奋勇送去御书房。
  给朻咪送作业去咯~
  顾朻人是坐在御书房里,心思已经飘远了。
  年底了,谁都不想干活。
  看到赵淩进来,顾朻说道:“正好瑞瑞来了,一会儿把年礼带回去。”
  赵淩从小从天家手上拿的年礼,都是好几份。
  原先是太后一份,皇帝一份,皇后私底下额外给一份,另外东宫也给一份。
  现在顾朻登基,太皇太后等人长居吴州,但给他的年礼也不会少。
  他们在神都的那些产业,现在主要是余姝在打理,给赵淩的只会更多不会少。
  燕公公见赵淩抱着一摞奏折,不用顾朻吩咐,就快步上前来,把奏折接过,放到御案上。
  赵淩规规矩矩行了礼,把自己写的奏折让了让,没让燕公公拿:“等会儿。”
  顾朻好奇:“怎么?写了奏折还不给朕看?”
  “刚写完,墨还没干呢。您先看最上头那份。”赵淩看向今天当值的庶吉士,正是崔郑氏。
  这位之前想在神都大学谋个先生职位的榜眼,和往年的一甲一样,老老实实先在御书房里混上几年。
  不过她这一科算是恩科,庶吉士多,工作量可以分摊,平时还能抽出时间来逛校园。
  崔郑氏对他招招手:“瑞瑞过来姨这里坐。”
  赵淩忍着没翻白眼:“您没比我大两岁,顶多只能叫您姐姐。”尽占他便宜。工作场合,该称呼他为上官。
  崔郑氏扬眉:“我叫你娘姐姐,就是你长辈。乖,姨给你压岁钱。”
  “不要。”赵淩对这些大家族相互之间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是理也理不清,反正也不知道怎么算的,崔郑氏确实和赵王氏同辈。
  两人说话间,顾朻已经看完了奏折:“你是不是又要给朕找事情做?”
  “怎么能说‘又’呢?”赵淩看着墨迹差不多干了,把自己的奏折双手呈上,也不用经过燕公公,直接放到御案上。
  顾朻一目十行扫过,嘴角抽抽:“你就不能让朕过个安生年吗?”
  赵淩拱手:“陛下心系百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停!少说这些有的没的。”顾朻没好气地瞪他,恨不得眼前这个小子还是十三岁,这样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打手板。
  崔郑氏很好奇赵淩到底写了什么。
  赵淩就说:“陛下就说答不答应吧?”
  这是他说答应就能答应的吗?顾朻没好气,吩咐人去叫了一干大臣过来商议,还得让宫人给赵淩送过来茶水糕点。
  赵骅过来的时候,就见儿子在御书房里喝着奶茶吃着糕点。
  突然饿了。
  现在这时间不早不晚的,顾朻干脆就吩咐给大臣们同样送过来茶水糕点。
  只是东西明显和赵淩的不一样。
  赵淩吃的更像是儿童套餐。
  瞧,这小子还有一个苹果做的糖葫芦。
  现在的苹果个头又小又酸,果肉还硬,并不是特别受人欢迎的水果。
  不过冬天能吃上水果就不错了,也没得挑。
  裹上糖衣后,味道还不错。
  赵淩咔咔咬着外面的糖壳子,看大臣们传阅他写的奏折。
  奏折出人意料的正经,正经到不像是赵淩写的。
  赵骅这个亲爹看了,都抬头多看了赵淩两眼。
  最后,奏折看完,茶点也吃完,君臣开始讨论起来:“关于赵瑞提出的女子拥有继承权的提议,诸位怎么看?”
  第190章
  吃绝户,算得上是公开的“民风民俗”。
  若是一个家庭的父亲早亡,留下的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轻的妻子,几乎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他们面对的是除了生活的压力外,还有来自两个家族之间的倾轧,等待他们的几乎是毫无例外的吃干抹净,甚至是尸骨无存。
  譬如窦桓的妻子林氏,曾经就因为父母早亡,好不容易挣脱林氏族人,却又落入自己亲外家的算计。
  又譬如赵淩的生母宋巧娘,母亲去世后,哪怕父亲建在,依旧被苛待,甚至发卖。
  在财富面前,亲情是什么?
  这些财富甚至都不用很多,几贯钱几间屋甚至于几袋粮食,就能吞噬掉亲情和生命。
  赵淩写的奏折,说的就是这类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被吃绝户的情况。
  女子拥有继承权,只是囊括在其中的一条,肯定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条。
  其实赵淩觉得自己的提议并没有很激进,没说子女平等享有继承权。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出嫁女回娘家还得经过公婆夫家同意,让她们赡养老人不太现实。
  女子出门带的嫁妆,也算是提前分家。
  赵淩要求的是如果夫妻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去世,那么女儿可以拥有继承权,不用各种过继、招赘之类的多余手段。
  至于是不是把女儿教成傻白甜,把家业交给女婿之类,只能说是个人选择。
  现在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可以读书、可以当官、可以出门做工,可以养活自己。
  朝廷要做的,是给女子一个依靠,让她们可以自食其力,不用被相关的不相关的人欺辱。
  至于子女未成年的情况,赵淩的提议是在原来里长的基础上,结合巡街使等,成立里办。
  “以前事情就交给里长一个人负责,里长的权力过大。很多百姓并不能够向朝廷反应自己的真实诉求。长此以往,百姓到底是里长、乡贤们的百姓,还是我们大虞的百姓?成立里办,由朝廷委派考核通过的官吏去管辖。对失怙或者失恃的孩童可以定期不定期去查访,确定孩童有没有被虐待,被侵吞财产。若是父母双亡,可以统一安排进慈幼院,双亲留下的遗产交里办代为打理,到孩童成年后归还。”
  这么做,肯定还有人能够钻不少漏洞。
  制度再完美,执行的也是人。
  人总有办坏事的时候。
  更何况制度并不完美。
  哪怕当时不错的制度,随着时间的变迁,也会发生改变。
  伴随着赵淩对里办这个新机构的阐述,君臣已经把注意力从女子能够继承财产上转移走,问:“里办的人由朝廷派遣?如何选拔?算官还是吏?”
  “算吏吧。”稍后他再拟一套从吏员升为官员的方案。
  这方面牵扯比较大,他得仔细琢磨,不能张口就来。
  想了想,又道,“里长得是官,从九品,由朝廷直接委派。不能由当地乡贤担任……”
  赵淩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说:“那朝廷不是得多花许多俸禄?全天下有多少里长,朝廷每年在这基础上的支出得多多少?”
  现在的里长都是义务工,多半是推举所谓乡贤。
  赵淩看说话的是现在的户部侍郎,见他一副铁公鸡的模样就有些瞧不上:“您不会以为乡贤们全都是因为高风亮节,才会抢着干里长吧?”
  没好处的事情,谁干?
  至于钱从哪里来?
  朝廷有国营,监狱有监狱作坊,学校有校办教培,村里当然可以有村办企业。
  现在的这位户部右侍郎姓薛,也是升官非常快的那种,年纪跟赵淩差不多,暗搓搓觊觎市舶司使的位置不是一天两天,最近当上了户部右侍郎,还是成天想着针对赵淩。
  户部右侍郎是正三品,市舶司使是从三品,但他意属的还是市舶司使。
科幻未来相关阅读More+

时空长河的旅者

诸生浮屠

特殊案件调查

叶莫

明末之力挽狂澜

天使之翼飞扬

官场纵横:第一读心术

奔浪

超凡黎明

文抄公

欲望娃娃

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