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mitangw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h1>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12节</h1>
    赵广安带孩子是从捡牛粪割牛草开始的,几头牛被照顾得很好,赵青山说,“牛草囤足了的,咱饿死都饿不着它们,你们去哪儿了?”
    梨花出谷就是好几天,赵广安担心她的安危,天天在耳朵边念叨,赵青山耳朵都快起茧了。
    “去南边打猎了。”
    两人回来时两手空空,估计没收获,赵青山说,“干旱数月,有猎物估计也跑光了。”
    毕竟连曾老头都不去南边。
    想到什么,他瞪大眼,“你们不会又回戎州城了吧?”
    “没。”梨花将炉子靠近脸熏了熏,“戎州城已经是废墟,我们回去干什么?”
    “你知道就好,你要有个好歹,你阿耶怕是要哭死过去。”赵青山看门的这些日子,相处得最久的就是赵广安了。
    梨花刚烧出炭,流出几句风凉话,赵广安心下恼恨,天天下山拆房子,烧炭的成本降低后,他春风得意,但仍然天一亮就出谷砍柴,进出时,聊得最多的就是梨花。
    在赵广安眼里,梨花是赵家祖坟冒青烟才生出来的娃。
    她有个三长两短,肯定赵广安最受不了。
    “我知道的。”
    感觉脸颊暖和了,梨花把泥炉还回去,赵青山不让,“你抱着回家。”
    “我不冷了。”
    地里的苗全死了,只剩光秃秃的地,地旁边是接着开荒的村民。
    隔着雾,梨花看不清长相,但看他们劳作的身影,心里浮起一丝暖意。
    山里苦,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挺好。
    小溪上的木桥请教的老木匠,两米宽的桥,上面铺了厚厚的一层灰,依稀能看到脚印。
    抱着盆从小路走来的妇人解释,“桥上结冰了,孩子们全跑到上面捡冰片往溪水里砸,你堂伯就让人多撒些灰,桥脏了,自然没人站上面玩了...”
    第85章
    近溪村到了冬天地面也会结冰,但孩子们起床晚,出门玩耍时冰霜已经化了,哪儿像谷里的冰厚得落水有声呢?
    回想孩子们站在桥上叽叽喳喳争论谁的冰激起的水花最大的模样,妇人心下一阵感慨,问梨花,“外面怎么样了?”
    “雾太大,我们没敢走太远,不过隧道那边的营帐没有增加,估计不会打仗。”
    “那就好,咱千辛万苦进谷安家,不想再逃了啊。”妇人面色愁苦,“咱刚翻地撒了种,打仗的话,就白忙活了。”
    想到梨花还不知道这事,妇人拍脑袋,“忘记和你说了,咱在灶房后面的空地种了几种青葵,清早你堂伯去看,苗已经指甲盖长了。”
    她脸上洋溢着笑,语速极快,“咱不是天天烧炭吗?你堂伯他们抱柴时,看炉子附近冒出了嫩绿的草,琢磨着弄块地重新撒种,四周堆炭火,面上用草盖着...”
    妇人眼里熠熠生辉,“没想到真的发芽了。”
    无论到哪儿,粮食始终是她们能活下去的保障。
    “你堂伯他们这会商量要不要撒些麦子呢。”
    戎州种冬小麦,没有旱灾的话,耕地里的小麦估计有手指长了,好在还没过年,撒麦种的话是来得及的。
    这可是大好事,梨花眉眼弯了弯,“那我去瞧瞧。”
    她到时,地旁站着很多人了,大家伙蹲在冒着烟的炭火边,神采奕奕的揭地上的草,看一眼就立刻将草覆回去,动作轻轻的,生怕吓着刚新出的嫩苗。
    梨花忍俊不禁,走到赵大壮身侧,“堂伯...”
    赵大壮严肃的扭过身,见是梨花,眉头渐渐舒展开,“三娘啊,快来看看我前两天撒的葵种...”
    赵武他们也在,高兴地给梨花挪地。
    梨花挤过去,赵大壮已掀开一角茅草,露出几株脆嫩嫩的新芽来。
    太短了,梨花分不清是哪种青葵,问赵大壮,“现在撒麦子来得及吗?”
    “刚和你二堂爷商量呢。”赵大壮是个勤快人,家里种麦子,从来没有落于人后过,现在迟了这么多天,麦种撒到地是否有收成他也不知道。
    梨花看向二堂爷。
    秋凉后,二堂爷的老寒腿就犯了,偏他闲不住,天天在地里干活,这不,手里还握着把锄头了。
    看梨花望着自己,二堂爷咳了咳,认真道,“来得及吧。”
    赵大壮皱眉,“堂叔能给个准话不?”
    “我家又不是村里最懒的,我哪儿知道?”
    撒种迟了这种事只会出现在懒汉家里,而村里就没懒的,赵大壮反应过来,拍着裤脚起身,“我问问我爹。”
    老村长时常去其他村察看庄稼生长情况,应该了解得多些。
    梨花站起,“我也去。”
    老村长不爱出门,便是小溪对面的人家吵架请他主持公道也必须到这边来,人一多他还不说话,任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吵,最后还是赵大壮把人劝回去的。
    赵大壮告诉梨花这些,让她不忙的时候陪他爹说说话。
    整个村里,他爹就爱跟梨花聊天。
    梨花应下,“之后我就不出去了。”
    这段路铺了碎石,梨花的鞋底磨薄了,踩上去又痛又痒,赵大壮见了,上前半步屈膝,“堂伯背你。”
    “堂伯,我能走,竹甲做出来了吗?”她拍拍他胳膊,与他并肩走。
    赵大壮看她两眼,没有勉强,回道,“你铁牛叔喜欢得不得了,说比盔甲结实,还保暖,他现在天天穿着到处显摆呢。”
    梨花失笑,“刚刚怎么没看到他?”
    “他和你阿耶出谷了,山顶的李家人摘了些柿子,他眼馋,死皮赖脸的让你阿耶带他出去转转...”说起赵铁牛,赵大壮既好笑又无奈,“他抱着那根大铁棍,扬言看到益州兵就用铁棍弄死他们...”
    打嘴仗赵铁牛没输过,打架的话,还欠些火候。
    梨花道,“铁牛叔吹牛的吧。”
    “可不是吗?天不亮就穿着竹甲冲到我家要我拿刀砍他两下。”
    “为何?”
    “想试试竹甲能否承受得住乱砍。”
    “...”嘴角嘴角抽了下,“他不会出去找益州兵打架去了吧?”
    赵大壮莞尔,“他像有那个胆的?”
    赵铁牛看着宽硕唬人,实则唯唯诺诺的,那年,他岳家一大家子上门打秋风,他一句重话都不敢说,还向族里借粮养那些人,连家里的活也是他一个人干。
    他第二次来借粮时,他爹察觉不对劲,逼问他怎么回事,他支支吾吾半天不吭声,直到他爹要打人,赵铁牛才怯懦的说家里有客。
    那次后,赵大壮看这个堂弟就有了些不同。
    嘴上烽火连天战无不胜,骨子里却是个软弱怕事的。
    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事,赵大壮没有在侄女面前说这些,岔开话题,“遇到新村了吗?”
    逃到山里的人肯定不少,若没坏心,平时能互相传个消息是好事。
    “戎州地界住着人,但不知道他们的底细,并未惊动他们。”
    “会不会是岭南人?”
    “不是。”
    岭南人行事高调,恨不得方圆十里的人都知他们来了,嗓门大得像夏天砸下来的雷,又沉又响,跟她们遇到的人明显不一样。
    “是戎州人吗?”
    “嗯。”
    “既逃到山里,想必没危险了。”赵大壮叹气,“但愿戎州百姓都能逃出来。”
    逃荒时,大家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其他,现在日子安定下来,忍不住回想荒年种种,挂念起没有跑出来的亲戚朋友来。
    这时候,他总后悔那天没有拦着要回村的村里人。
    他们都已到了半路,再坚持坚持,待到县里,知道县里情况后,肯定不会选择掉头。
    “三娘,你说咱们村现在怎么样了?”
    梨花没明白,“堂伯想近溪村了?”
    赵大壮摇头,“说不上想,就是好奇罗大郎他们如何了,他辛苦拉扯大几个弟弟妹妹,眼瞅着媳妇进门,日子有了盼头,饥荒一来,日子紧巴巴的,那日都随我们出来了却又回去了...”
    “我要是劝劝他就好了。”
    第86章
    想到梨花和村里罗家兄弟不熟,赵大壮说她熟的,“还有刘大,当日我
    们走得匆忙,竟忘记知会他们了。”
    “难民进村,肯定最先去你家抢,家里就他一个男人,哪儿应付得过来?”越说越觉得自己做得不尽人意,赵大壮忍不住叹气,“希望刘大机灵,察觉不对劲立刻带家人进山。”
    刘大知道水源的位置,进了山,既渴不着也饿不着,运气好的话跟村里人合伙建两间屋子住下,不至于受难民侵扰。
    已经很久没有听人提起刘大了,梨花有些恍惚,“堂伯怎么关心起他来了?”
    赵大壮想了想,“估计听你大伯念叨多了吧。”
    刘家两兄弟性子不同,刘大稳重,经常在铺子忙的时候去县里帮忙,很得赵广昌信任,而刘二憨厚,农闲时天天是刘二赶着牛车送赵广安闲逛,跟赵广安更要好。
    干活时,赵广昌试图使唤刘二替他,刘二装傻充愣不接话。
    当赵广安一喊,刘二立即火急火燎的跑过去。
    气得赵广昌骂他狗眼看人低,接着就不停的夸刘大的好。
    他当个玩笑与梨花说了,梨花讽刺的扯嘴,“他真舍不得刘大,北上干什么?回村去啊...”
    赵广昌哪儿是舍不得刘大?不过看赵广安有个听候差遣的人嫉妒罢了。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

融化(伪骨科,1V1,年龄差)

书适

媳妇总以为我不爱他

江心小舟

超级浮空城

诸生浮屠

[综武侠]江湖多渣男

专业咸鱼

重生之嫡女有毒

卿月

民国女配娇宠记[穿书]

陛下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