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52章</h1>
宋梓崩溃,也接受不了自己的生母竟是军妓罪奴,于是,宋梓将全部的怨恨转嫁在了父亲宋清汝身上。
宋清汝自知愧对女儿,恰逢边关战事又起,便自请出战,并奏呈皇帝,若他战死,请善待宋梓。战报传来,宋家军获胜,宋清汝为国捐躯,皇帝履行承诺,册封宋梓为皇后。
宋梓内心阴暗,偏执暴戾,终其一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像里,只谋划了两件事。
一是得到宋衍,二是除掉温芸。
然而,以行恶对抗天道,因果轮回,结局注定是一场空。
……
朝廷兴建女学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一重大的政治举措,想当然,引发了天下女子和学子的热烈讨论,结果自是褒贬不一,有赞扬君主开明的,有唱衰女子误国的,但汇总全国十几个主要州府的情况来看,支持者是远高于反对者的。
因为,有穆青澄珠玉在前,她以女子之身,力破国案,匡扶社稷,她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天下无人不信服!
而典范的作用,便是给天下女子竖起了一根标杆,点亮了一盏冲破前路黑暗的灯,让女子们知道,除了为人母,为人女,除了高墙后宅,除了琴棋书画、刺绣女工,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样读书明理,可以去闯一条不被世俗所定义的路!
于是,趁着民意沸腾,天时地利人和,悉数俱全的时候,宋纾余发动监察院、翰林院、六部、大理寺、京兆府,联合上书皇帝,增设女官,制定女子入仕的准则、晋升、考核等诸项事宜!
尤以刑部尚书秦松阳和大理寺卿陆询为最,二人力荐穆青澄入朝,成为首位入仕女官!
“皇上,微臣认为,穆青澄可以胜任大理寺任何职位,恳请皇上和户部考虑大理寺!”
“皇上,梁若鸣外放后,刑部空缺尚未补足,更需要穆青澄来刑部效力!”
陆询和秦松阳争个不休,宋纾余难得没有生气,他对自己也是十分佩服和满意的,该吃醋该争取的时候,分毫不让,该为穆青澄前程考虑的时候,绝不小心眼儿。
最终,皇帝一锤定音,“即日起,刑部增设悬镜司,赐封穆青澄为悬镜司主官司案,辖正四品,负责全国疑难悬案的复核、督办、查办!”
穆青澄心潮澎湃,跪行大礼:“微臣穆青澄,必不辱使命,不负皇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皇上,又添肱骨,此乃皇上之福,社稷之福啊!”
“刑部如虎添翼,秦尚书如愿以偿,实乃可喜可贺啊!”
“恭喜穆司案,日后同朝为官,还请穆司案不吝赐教!”
“……”
在一片喜庆声中,皇帝龙颜大悦,扬声道:“今日,朕还要赐封一人!原大理寺卿穆严,在位期间,政绩卓越,为查办‘水云间’案、
白璃案,毅然辞官,从事仵作十二年,兢兢业业,终破悬案,还律法公正,实乃我大周不可多得的忠义之臣!故而,朕决定,请穆严还朝,入主监察院,封正二品左都御史!”
“老臣穆严,叩谢皇上隆恩!”
穆严本以为,皇帝特召他上朝,是为了见证穆青澄荣封女官的高光荣耀,不承想,皇帝竟也厚爱于他,给了他一个惊喜!
穆严高升,实至名归,百官无人不服,由衷的恭贺,再度沸腾了金銮殿!
……
下朝后,皇帝单独宣召穆严,君臣关起门来畅聊了一番。
从国事聊到私事,皇帝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把话题绕到了宋纾余和穆青澄的婚事上。
穆严至此才算是听明白了,皇帝亲自下场,是想要为宋纾余保媒!
“穆卿,你有所不知,这一年多以来,朕是亲眼见证了宋纾余对令千金的用心,从生活点滴到前程谋划,无一不倾注了真心,他二人历经数次生死考验,感情坚韧,相互扶持,实在难能可贵。”
皇帝说到此处,眼里盛满了笑意,“再者说,宋纾余才华横溢,人品贵重,相貌亦是一等一的好,这几年,想与他结亲的贵女,那是多到不可胜数,但他从九岁起,便钟情穆青澄,一心一意,洁身自好,去年他们刚重逢不久,他便向朕求旨,给他们赐婚,而且不止一次。前些日子,朕的赐婚圣旨已经写好了,他又担心穆卿误会,以为他是要用皇权逼迫穆卿。倒是朕,瞧他可怜,忍不住想替他说上几句公道话,还望穆卿能给他一个机会。”
穆严听完,沉默了片刻,拱手道:“有劳皇上为小女的婚事费心,老臣愧不敢当。老臣有个不情之请,想请皇上作个见证,与宋家当面谈谈。”
皇帝欣喜,“朕允了。择日不如撞日,来人,即刻宣召宋国公、宋纾荇、宋纾余和穆青澄见驾!”
很快,四人奉旨入宫。
穆严开门见山,“我穆严一生只得一爱女,珍之重之,胜于一切。关于青儿的婚事,自是慎之又慎,多方考量。我要的聘礼,非金银玉器,铺子良田。而是,姑爷不纳妾、不催生、不干涉阻碍小女前程,不以世家宗妇为范逼迫小女,小女婚嫁和离来去自由。”
宋纾余被巨大的惊喜包裹,激动的立刻跪下,道:“穆伯父,我愿意写承诺书,若我违背诺言,就让皇上治我欺君之罪!”
穆严面色松了松,但仍是严肃至极,“我丑话说在前头,你国公府家大业大规矩大,青儿自小率性而为……”
“穆伯父不必担心,我夫人的规矩,往后就是国公府的规矩,就是宋家一族的规矩!”宋纾余语速飞快,语气坚定。
闻言,皇帝一口茶水,险些呛了喉咙!
穆严蹙眉,“你莫要巧言令色,你上有高堂,还有兄长小公爷,岂容你胡乱应承?”
穆青澄亦是吃惊,但她身为女儿家,实在不好意思插嘴议论自己的婚事。
不料,宋衍笑容满面的说道:“穆兄放心,阿余可以做我和他兄长的主,只要是阿余许下的,我们都认。而且,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青澄,断不会让她受半分委屈的。”
“没错,在我们宋家,阿余说了算。”宋纾荇也笑着表态,还顺带揶揄了一句,“所以,我们特别期盼青澄姑娘能早日嫁进宋家,如此,便有了能治阿余的人了。”
穆青澄瞬间羞红了脸庞。
但宋纾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对对,兄长所言及是,成婚之后,我就是妻管严,青澄说一,我绝不敢说二!”
“宋纾余,你闭嘴吧。”穆青澄抚上额头,无语又羞臊。
宋纾余乖乖点头,“哦,好。”
见状,皇帝龙颜大悦,“穆卿,这个姑爷,你还满意吗?”
穆严不苟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意,“老臣多谢皇上作媒,请皇上赐婚吧!”
翌日早朝,吏部尚书上奏,宋纾余在京兆府的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吏部决议采用,推行至全国。
皇帝准奏!
诸事议完,在下朝之前,皇帝公开宣读了赐婚圣旨,诏谕全国,并令礼部尚书亲自颁发婚书,挑选大婚吉日。
宋穆两家紧锣密鼓的准备起了婚事。
下聘当日,宋纾余奉上了八十八抬名贵聘礼,及签字盖印的承诺书。
吏部也在同一日,送上了专为穆青澄定制的刑部悬镜司司案官服和官印,恭请穆青澄走马上任。
宋纾余夙愿得偿,春风得意,“我扶贤妻青云志,贤妻许我小登科。夫人,我宋纾余这一生,圆满了。”
穆青澄笑中含泪,“往后余生,夫君请指教。”
宋纾余为穆青澄换上官服,戴上官帽,为她扶正衣冠,牵着她的手,亲自送她前往刑部上任。
晴空万里,海晏河清。
他们走过惠民街,走过女学,走过京城的长街小巷。
未知的前路,或许是光明坦途,或许荆棘丛生,但他们携手向前,从不惧怕,从不回头……
——全文完
宋梓崩溃,也接受不了自己的生母竟是军妓罪奴,于是,宋梓将全部的怨恨转嫁在了父亲宋清汝身上。
宋清汝自知愧对女儿,恰逢边关战事又起,便自请出战,并奏呈皇帝,若他战死,请善待宋梓。战报传来,宋家军获胜,宋清汝为国捐躯,皇帝履行承诺,册封宋梓为皇后。
宋梓内心阴暗,偏执暴戾,终其一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像里,只谋划了两件事。
一是得到宋衍,二是除掉温芸。
然而,以行恶对抗天道,因果轮回,结局注定是一场空。
……
朝廷兴建女学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一重大的政治举措,想当然,引发了天下女子和学子的热烈讨论,结果自是褒贬不一,有赞扬君主开明的,有唱衰女子误国的,但汇总全国十几个主要州府的情况来看,支持者是远高于反对者的。
因为,有穆青澄珠玉在前,她以女子之身,力破国案,匡扶社稷,她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天下无人不信服!
而典范的作用,便是给天下女子竖起了一根标杆,点亮了一盏冲破前路黑暗的灯,让女子们知道,除了为人母,为人女,除了高墙后宅,除了琴棋书画、刺绣女工,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样读书明理,可以去闯一条不被世俗所定义的路!
于是,趁着民意沸腾,天时地利人和,悉数俱全的时候,宋纾余发动监察院、翰林院、六部、大理寺、京兆府,联合上书皇帝,增设女官,制定女子入仕的准则、晋升、考核等诸项事宜!
尤以刑部尚书秦松阳和大理寺卿陆询为最,二人力荐穆青澄入朝,成为首位入仕女官!
“皇上,微臣认为,穆青澄可以胜任大理寺任何职位,恳请皇上和户部考虑大理寺!”
“皇上,梁若鸣外放后,刑部空缺尚未补足,更需要穆青澄来刑部效力!”
陆询和秦松阳争个不休,宋纾余难得没有生气,他对自己也是十分佩服和满意的,该吃醋该争取的时候,分毫不让,该为穆青澄前程考虑的时候,绝不小心眼儿。
最终,皇帝一锤定音,“即日起,刑部增设悬镜司,赐封穆青澄为悬镜司主官司案,辖正四品,负责全国疑难悬案的复核、督办、查办!”
穆青澄心潮澎湃,跪行大礼:“微臣穆青澄,必不辱使命,不负皇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皇上,又添肱骨,此乃皇上之福,社稷之福啊!”
“刑部如虎添翼,秦尚书如愿以偿,实乃可喜可贺啊!”
“恭喜穆司案,日后同朝为官,还请穆司案不吝赐教!”
“……”
在一片喜庆声中,皇帝龙颜大悦,扬声道:“今日,朕还要赐封一人!原大理寺卿穆严,在位期间,政绩卓越,为查办‘水云间’案、
白璃案,毅然辞官,从事仵作十二年,兢兢业业,终破悬案,还律法公正,实乃我大周不可多得的忠义之臣!故而,朕决定,请穆严还朝,入主监察院,封正二品左都御史!”
“老臣穆严,叩谢皇上隆恩!”
穆严本以为,皇帝特召他上朝,是为了见证穆青澄荣封女官的高光荣耀,不承想,皇帝竟也厚爱于他,给了他一个惊喜!
穆严高升,实至名归,百官无人不服,由衷的恭贺,再度沸腾了金銮殿!
……
下朝后,皇帝单独宣召穆严,君臣关起门来畅聊了一番。
从国事聊到私事,皇帝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把话题绕到了宋纾余和穆青澄的婚事上。
穆严至此才算是听明白了,皇帝亲自下场,是想要为宋纾余保媒!
“穆卿,你有所不知,这一年多以来,朕是亲眼见证了宋纾余对令千金的用心,从生活点滴到前程谋划,无一不倾注了真心,他二人历经数次生死考验,感情坚韧,相互扶持,实在难能可贵。”
皇帝说到此处,眼里盛满了笑意,“再者说,宋纾余才华横溢,人品贵重,相貌亦是一等一的好,这几年,想与他结亲的贵女,那是多到不可胜数,但他从九岁起,便钟情穆青澄,一心一意,洁身自好,去年他们刚重逢不久,他便向朕求旨,给他们赐婚,而且不止一次。前些日子,朕的赐婚圣旨已经写好了,他又担心穆卿误会,以为他是要用皇权逼迫穆卿。倒是朕,瞧他可怜,忍不住想替他说上几句公道话,还望穆卿能给他一个机会。”
穆严听完,沉默了片刻,拱手道:“有劳皇上为小女的婚事费心,老臣愧不敢当。老臣有个不情之请,想请皇上作个见证,与宋家当面谈谈。”
皇帝欣喜,“朕允了。择日不如撞日,来人,即刻宣召宋国公、宋纾荇、宋纾余和穆青澄见驾!”
很快,四人奉旨入宫。
穆严开门见山,“我穆严一生只得一爱女,珍之重之,胜于一切。关于青儿的婚事,自是慎之又慎,多方考量。我要的聘礼,非金银玉器,铺子良田。而是,姑爷不纳妾、不催生、不干涉阻碍小女前程,不以世家宗妇为范逼迫小女,小女婚嫁和离来去自由。”
宋纾余被巨大的惊喜包裹,激动的立刻跪下,道:“穆伯父,我愿意写承诺书,若我违背诺言,就让皇上治我欺君之罪!”
穆严面色松了松,但仍是严肃至极,“我丑话说在前头,你国公府家大业大规矩大,青儿自小率性而为……”
“穆伯父不必担心,我夫人的规矩,往后就是国公府的规矩,就是宋家一族的规矩!”宋纾余语速飞快,语气坚定。
闻言,皇帝一口茶水,险些呛了喉咙!
穆严蹙眉,“你莫要巧言令色,你上有高堂,还有兄长小公爷,岂容你胡乱应承?”
穆青澄亦是吃惊,但她身为女儿家,实在不好意思插嘴议论自己的婚事。
不料,宋衍笑容满面的说道:“穆兄放心,阿余可以做我和他兄长的主,只要是阿余许下的,我们都认。而且,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青澄,断不会让她受半分委屈的。”
“没错,在我们宋家,阿余说了算。”宋纾荇也笑着表态,还顺带揶揄了一句,“所以,我们特别期盼青澄姑娘能早日嫁进宋家,如此,便有了能治阿余的人了。”
穆青澄瞬间羞红了脸庞。
但宋纾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对对,兄长所言及是,成婚之后,我就是妻管严,青澄说一,我绝不敢说二!”
“宋纾余,你闭嘴吧。”穆青澄抚上额头,无语又羞臊。
宋纾余乖乖点头,“哦,好。”
见状,皇帝龙颜大悦,“穆卿,这个姑爷,你还满意吗?”
穆严不苟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意,“老臣多谢皇上作媒,请皇上赐婚吧!”
翌日早朝,吏部尚书上奏,宋纾余在京兆府的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吏部决议采用,推行至全国。
皇帝准奏!
诸事议完,在下朝之前,皇帝公开宣读了赐婚圣旨,诏谕全国,并令礼部尚书亲自颁发婚书,挑选大婚吉日。
宋穆两家紧锣密鼓的准备起了婚事。
下聘当日,宋纾余奉上了八十八抬名贵聘礼,及签字盖印的承诺书。
吏部也在同一日,送上了专为穆青澄定制的刑部悬镜司司案官服和官印,恭请穆青澄走马上任。
宋纾余夙愿得偿,春风得意,“我扶贤妻青云志,贤妻许我小登科。夫人,我宋纾余这一生,圆满了。”
穆青澄笑中含泪,“往后余生,夫君请指教。”
宋纾余为穆青澄换上官服,戴上官帽,为她扶正衣冠,牵着她的手,亲自送她前往刑部上任。
晴空万里,海晏河清。
他们走过惠民街,走过女学,走过京城的长街小巷。
未知的前路,或许是光明坦途,或许荆棘丛生,但他们携手向前,从不惧怕,从不回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