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35章</h1>
她看了眼外面,见没人,靠近卫清晏继续说孩子的事,“你姐夫猜测,你将誉王府那个孩子送到弟妹肚子里了?
那岂不是两个男娃?”
弟妹同她说过,公爹怨解后,弟妹梦见公婆给她送了个男娃,清晏又给送了一个。
话题被翻过,卫清晏也不再提。
女子身孕的事,她不好跟姐夫讲,跟大姐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便将龚明诚心慈,想将时承泽葬进龚家祖地。
而后她看到时承泽钻入秦氏腹中,秦氏生了一对男胎的事说了。
卫诗然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向来觉得自家妹妹厉害,对于卫清晏能看到那样一幕,没啥质疑。
双手合十,“谢天谢地,清晏你这真是功德无量,有了这两儿子,弟妹也算是有了慰藉,不会成日为长子早逝伤怀了。
誉王世子也能好好体验一回,爹疼娘爱的日子了。”
大姐没嫌弃时承泽是个纨绔,满心都是为时承泽和秦氏高兴。
卫清晏亦扬了扬唇角,“姐夫真是什么都同你说。”
“我们是夫妻啊。”
卫诗然眼眸一转,趁机给妹妹灌输夫妻相处之道,“一个家需得靠两个人共同经营。
往后你成了婚,莫一昧只将容王当做王爷,除此之外,他还是你的夫君,你的伴侣。
男人白日在外头忙,女人在家里忙,夜里夫妻俩躺在床上叙会话,既能稳固感情,也是一种放松。
虽说女主内,但家里的事,孩子的事,你也得让他参与,他投入了,才对这个家更有感情和归属感。
同样的,男人外头的事,女人可以不参与,但也得懂一些,必要时给他些建议。
男人享受保护女人的成就感,也希望自己累的时候,有个人能给他们点依靠,让他有喘息的机会,或者希望有人能与他看到同样的风景,继而谈论这片风景。
你素来优秀,大姐倒不担心你不能与他并肩而行,大姐只是担心你独立惯了,突然成亲,短时间不适应给人做妻子。”
她拉住卫清晏的手,“妹妹,从前你背负太多,不得不事事冲在前头,如今,你可适当地依赖自己的夫君,依赖身边的人,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父亲大概也是这样盼望的。”
卫清晏明白大姐的意思,乖顺地点了点头,“谢谢大姐。”
这些话除了卫诗然,还真没有谁能对卫清晏说。
卫清晏亲近的已婚女子就那几个。
燕岚和离,卫婉仪即将要和离。
而蓝姝自己就是父兄带大的,无人教她夫妻之间该如何相处。
跟着当朝太子做了侧妃,本就与寻常夫妻不同,最后还落得一个和离出宫的下场。
是以,她晚间出宫回到安远侯府,得知卫诗然对女儿说的那番话后,感激道,“你大姐有心了,娘定要好生感谢她。”
蓝姝的感激很直接。
铸剑山庄不缺钱,更不缺兵器。
翌日,龚府大门口便停了两辆马车。
珠宝,字画,古董,绸缎,塞了满满三箱,另一个兵器长匣里,装了长枪,利剑,软鞭,断刃等。
铸剑山庄虽隐世,但在京城亦有暗桩,得了蓝姝的令,管事就带着东西上门了。
卫诗然得知东西是蓝姝送的,理由是感激她对卫清晏好。
顿时哭笑不得。
她对自己的妹妹好,是天经地义,哪里值得蓝姝送这么多谢礼来。
同时心里感叹,蓝姝对清晏是真好。
又替卫清晏高兴,卫小夫人没给清晏的母爱,蓝姝弥补了。
礼品退回去,显得与蓝姝生分,毕竟蓝姝是卫清晏的人。
但也不能白得人家的东西,她决定给卫清晏的嫁妆又添三抬。
正带着人在库房盘点物品时,却听到二房那边的婆子急匆匆来报,秦氏的父亲过世了。
卫诗然忙丢下手中的事,往二房赶去,生怕秦氏听闻噩耗动了胎气。
卫清晏得知这个消息时,正送萧之安出门。
她将玉佩归还,传达了大魏愿配合他寻找凤昭太子的意愿。
无论带走凤昭太子的,是不是大魏人,凤昭都不可因此迁怒大魏朝廷,萧之安也爽快答应了。
卫清晏想起皇帝说过,当年凤昭皇帝还是太子时,曾来过大魏,卫清晏便让萧之安去信问问凤昭皇后。
当年凤昭皇来京,可有与谁结怨。
那黑衣人带走凤昭太子总是有缘由的,结仇报复的可能性比较大。
萧之安正如无头苍蝇,打算先从京城权贵富户家挨个排查,得知这个消息,自觉是条线索,忙告辞回去给凤昭皇后去信。
卫清晏送他至前院,便见龚缙带着冬瓜离开,一问,才知秦氏父亲的事。
先前给龚家解怨时,便听说秦氏的父亲病重,如今得知这消息,倒也不觉意外。
只吩咐龚缙和冬瓜回去路上小心些,便将此事放下了。
接下来的几日,时煜忙着查宫中眼线的事,卫清晏则去了大觉寺,想要查一查时煜的身世。
没想,她这头还没头绪,怀着身孕的秦氏却找上了她。
秦氏见到她就要跪,“常姑娘,求您救救我娘家,我父亲大概是死后生怨了,秦家已经一死一病了。”
第175章 抬不动的棺材
秦氏的父亲是秦府的上门女婿。
姓沈,名长山。
沈长山病重时一直念叨着落叶归根,三个儿子孝顺,在父亲死后,没将他葬入秦家祖坟。
而是依了父亲的心愿,将他送回了父亲祖籍地,距离京城步行需得三日的芙蓉县。
却没想,棺椁刚出京城没多久,就出了事。
原本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抬着棺椁走得轻轻松松,可突然棺椁沉重无比。
几个汉子被压弯了腰,秦家孝子贤孙和下人们忙上前帮忙,最终棺椁还是重重落了地。
还砸断了一个抬棺汉子的腿,见了血。
半路棺椁落地又见血,视为不吉。
有人建议请和尚道士瞧瞧,莫不是遇了邪祟。
秦氏的大哥秦思贤,乃是国子监祭酒,并不信此番言论,又找了十几个身手不弱的镖师抬棺。
棺椁却是生了根发了芽,任凭镖师们如何浑身解数,棺椁纹丝不动。
秦思贤此时再奉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也不得不跑一趟寺庙。
最后由十八个武僧,一路念着经文将棺椁抬回了芙蓉县。
可在落葬时,又出了问题。
武僧们抬着棺椁往坑里放时,绳索突然断裂,棺椁直直竖立在坑里。
这会便是僧人们将超度的经文念了个遍,那棺椁也无法撼动。
秦家人慌了神,只得又请了道士来做法。
依旧无济于事。
眼见着天黑了,连日奔波,大家总不能都耗在山里过夜。
秦思贤便让其余人都先下山休息,他带着几个仆从在山里守夜,第二日再想办法。
秦家三爷心疼大哥操劳,推着秦思贤下山,自己留下守夜。
却在半夜解手时,摔了一跤,一个尖石刺入太阳穴,当场毙命。
消息传回京城,秦老夫人当即晕了过去。
丈夫刚去世,小儿子又出事,打击太大,秦老夫人高烧不退,两日不曾醒来。
秦氏孕初期,经历丧父,伤心之下胎象有些不稳。
送沈长山回芙蓉县时,秦家三兄弟心疼秦氏,便让龚明楼留下照顾她,没让他这个女婿跟着一起扶灵回乡。
是以,龚明楼夫妻俩是在秦老夫人病倒后,才知道了那些事。
秦氏想到了自家公公的怨气,找去了安远侯府。
听说卫清晏不在,又找来了大觉寺。
公公的怨气让她失去了儿子,如今弟弟死了,母亲病倒,秦氏是真怕了。
见了卫清晏,如同见到了救星,膝盖一软就要跪下去,被卫清晏扶住。
卫清晏看了眼她尚未显怀的腹部,“二夫人有身孕,有事遣人来告知我一声便可。”
能得大姐喜欢,秦氏不会是差的,她爱屋及乌。
秦氏泪流满面,指了指旁边跟着的妇人,“多谢姑娘,这是我娘家大嫂,如今府中她主事。”
常姑娘替公公解怨时,是有条件的。
而她如今已是外嫁的女儿,再担忧娘家,娘家的事也不是她能做主的。
两个兄长还在芙蓉县未归,母亲昏迷着,她只得将龚家怨念一事告知了大嫂。
好在,大嫂信了,跟着她过来请人了。
秦家大夫人既是信了小姑子的话,就不会因为卫清晏是个年轻姑娘而质疑她。
她朝卫清晏福礼后,哀求道,“求姑娘救我秦家,需要什么条件请姑娘开口。”
卫清晏暂还想不到需要秦家做什么,在秦氏几人出现时,她便隐隐有了感应,这个怨气她该接的。
“看了沈长山的怨气再说。”
她看了眼外面,见没人,靠近卫清晏继续说孩子的事,“你姐夫猜测,你将誉王府那个孩子送到弟妹肚子里了?
那岂不是两个男娃?”
弟妹同她说过,公爹怨解后,弟妹梦见公婆给她送了个男娃,清晏又给送了一个。
话题被翻过,卫清晏也不再提。
女子身孕的事,她不好跟姐夫讲,跟大姐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便将龚明诚心慈,想将时承泽葬进龚家祖地。
而后她看到时承泽钻入秦氏腹中,秦氏生了一对男胎的事说了。
卫诗然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向来觉得自家妹妹厉害,对于卫清晏能看到那样一幕,没啥质疑。
双手合十,“谢天谢地,清晏你这真是功德无量,有了这两儿子,弟妹也算是有了慰藉,不会成日为长子早逝伤怀了。
誉王世子也能好好体验一回,爹疼娘爱的日子了。”
大姐没嫌弃时承泽是个纨绔,满心都是为时承泽和秦氏高兴。
卫清晏亦扬了扬唇角,“姐夫真是什么都同你说。”
“我们是夫妻啊。”
卫诗然眼眸一转,趁机给妹妹灌输夫妻相处之道,“一个家需得靠两个人共同经营。
往后你成了婚,莫一昧只将容王当做王爷,除此之外,他还是你的夫君,你的伴侣。
男人白日在外头忙,女人在家里忙,夜里夫妻俩躺在床上叙会话,既能稳固感情,也是一种放松。
虽说女主内,但家里的事,孩子的事,你也得让他参与,他投入了,才对这个家更有感情和归属感。
同样的,男人外头的事,女人可以不参与,但也得懂一些,必要时给他些建议。
男人享受保护女人的成就感,也希望自己累的时候,有个人能给他们点依靠,让他有喘息的机会,或者希望有人能与他看到同样的风景,继而谈论这片风景。
你素来优秀,大姐倒不担心你不能与他并肩而行,大姐只是担心你独立惯了,突然成亲,短时间不适应给人做妻子。”
她拉住卫清晏的手,“妹妹,从前你背负太多,不得不事事冲在前头,如今,你可适当地依赖自己的夫君,依赖身边的人,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父亲大概也是这样盼望的。”
卫清晏明白大姐的意思,乖顺地点了点头,“谢谢大姐。”
这些话除了卫诗然,还真没有谁能对卫清晏说。
卫清晏亲近的已婚女子就那几个。
燕岚和离,卫婉仪即将要和离。
而蓝姝自己就是父兄带大的,无人教她夫妻之间该如何相处。
跟着当朝太子做了侧妃,本就与寻常夫妻不同,最后还落得一个和离出宫的下场。
是以,她晚间出宫回到安远侯府,得知卫诗然对女儿说的那番话后,感激道,“你大姐有心了,娘定要好生感谢她。”
蓝姝的感激很直接。
铸剑山庄不缺钱,更不缺兵器。
翌日,龚府大门口便停了两辆马车。
珠宝,字画,古董,绸缎,塞了满满三箱,另一个兵器长匣里,装了长枪,利剑,软鞭,断刃等。
铸剑山庄虽隐世,但在京城亦有暗桩,得了蓝姝的令,管事就带着东西上门了。
卫诗然得知东西是蓝姝送的,理由是感激她对卫清晏好。
顿时哭笑不得。
她对自己的妹妹好,是天经地义,哪里值得蓝姝送这么多谢礼来。
同时心里感叹,蓝姝对清晏是真好。
又替卫清晏高兴,卫小夫人没给清晏的母爱,蓝姝弥补了。
礼品退回去,显得与蓝姝生分,毕竟蓝姝是卫清晏的人。
但也不能白得人家的东西,她决定给卫清晏的嫁妆又添三抬。
正带着人在库房盘点物品时,却听到二房那边的婆子急匆匆来报,秦氏的父亲过世了。
卫诗然忙丢下手中的事,往二房赶去,生怕秦氏听闻噩耗动了胎气。
卫清晏得知这个消息时,正送萧之安出门。
她将玉佩归还,传达了大魏愿配合他寻找凤昭太子的意愿。
无论带走凤昭太子的,是不是大魏人,凤昭都不可因此迁怒大魏朝廷,萧之安也爽快答应了。
卫清晏想起皇帝说过,当年凤昭皇帝还是太子时,曾来过大魏,卫清晏便让萧之安去信问问凤昭皇后。
当年凤昭皇来京,可有与谁结怨。
那黑衣人带走凤昭太子总是有缘由的,结仇报复的可能性比较大。
萧之安正如无头苍蝇,打算先从京城权贵富户家挨个排查,得知这个消息,自觉是条线索,忙告辞回去给凤昭皇后去信。
卫清晏送他至前院,便见龚缙带着冬瓜离开,一问,才知秦氏父亲的事。
先前给龚家解怨时,便听说秦氏的父亲病重,如今得知这消息,倒也不觉意外。
只吩咐龚缙和冬瓜回去路上小心些,便将此事放下了。
接下来的几日,时煜忙着查宫中眼线的事,卫清晏则去了大觉寺,想要查一查时煜的身世。
没想,她这头还没头绪,怀着身孕的秦氏却找上了她。
秦氏见到她就要跪,“常姑娘,求您救救我娘家,我父亲大概是死后生怨了,秦家已经一死一病了。”
第175章 抬不动的棺材
秦氏的父亲是秦府的上门女婿。
姓沈,名长山。
沈长山病重时一直念叨着落叶归根,三个儿子孝顺,在父亲死后,没将他葬入秦家祖坟。
而是依了父亲的心愿,将他送回了父亲祖籍地,距离京城步行需得三日的芙蓉县。
却没想,棺椁刚出京城没多久,就出了事。
原本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抬着棺椁走得轻轻松松,可突然棺椁沉重无比。
几个汉子被压弯了腰,秦家孝子贤孙和下人们忙上前帮忙,最终棺椁还是重重落了地。
还砸断了一个抬棺汉子的腿,见了血。
半路棺椁落地又见血,视为不吉。
有人建议请和尚道士瞧瞧,莫不是遇了邪祟。
秦氏的大哥秦思贤,乃是国子监祭酒,并不信此番言论,又找了十几个身手不弱的镖师抬棺。
棺椁却是生了根发了芽,任凭镖师们如何浑身解数,棺椁纹丝不动。
秦思贤此时再奉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也不得不跑一趟寺庙。
最后由十八个武僧,一路念着经文将棺椁抬回了芙蓉县。
可在落葬时,又出了问题。
武僧们抬着棺椁往坑里放时,绳索突然断裂,棺椁直直竖立在坑里。
这会便是僧人们将超度的经文念了个遍,那棺椁也无法撼动。
秦家人慌了神,只得又请了道士来做法。
依旧无济于事。
眼见着天黑了,连日奔波,大家总不能都耗在山里过夜。
秦思贤便让其余人都先下山休息,他带着几个仆从在山里守夜,第二日再想办法。
秦家三爷心疼大哥操劳,推着秦思贤下山,自己留下守夜。
却在半夜解手时,摔了一跤,一个尖石刺入太阳穴,当场毙命。
消息传回京城,秦老夫人当即晕了过去。
丈夫刚去世,小儿子又出事,打击太大,秦老夫人高烧不退,两日不曾醒来。
秦氏孕初期,经历丧父,伤心之下胎象有些不稳。
送沈长山回芙蓉县时,秦家三兄弟心疼秦氏,便让龚明楼留下照顾她,没让他这个女婿跟着一起扶灵回乡。
是以,龚明楼夫妻俩是在秦老夫人病倒后,才知道了那些事。
秦氏想到了自家公公的怨气,找去了安远侯府。
听说卫清晏不在,又找来了大觉寺。
公公的怨气让她失去了儿子,如今弟弟死了,母亲病倒,秦氏是真怕了。
见了卫清晏,如同见到了救星,膝盖一软就要跪下去,被卫清晏扶住。
卫清晏看了眼她尚未显怀的腹部,“二夫人有身孕,有事遣人来告知我一声便可。”
能得大姐喜欢,秦氏不会是差的,她爱屋及乌。
秦氏泪流满面,指了指旁边跟着的妇人,“多谢姑娘,这是我娘家大嫂,如今府中她主事。”
常姑娘替公公解怨时,是有条件的。
而她如今已是外嫁的女儿,再担忧娘家,娘家的事也不是她能做主的。
两个兄长还在芙蓉县未归,母亲昏迷着,她只得将龚家怨念一事告知了大嫂。
好在,大嫂信了,跟着她过来请人了。
秦家大夫人既是信了小姑子的话,就不会因为卫清晏是个年轻姑娘而质疑她。
她朝卫清晏福礼后,哀求道,“求姑娘救我秦家,需要什么条件请姑娘开口。”
卫清晏暂还想不到需要秦家做什么,在秦氏几人出现时,她便隐隐有了感应,这个怨气她该接的。
“看了沈长山的怨气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