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狐疑地看了一眼元恺,她知道,三叔的愿望是收复被北国攻占的失地,并且让北国俯首称臣,可如今硝烟未起,他倒想先退了?
以她对三叔的了解,这并不可能。
阿桂垂下眼思索片刻,终是忍不住问道:“三叔,我们若是走了,小同有危险的话......”
“你留在这儿,才叫危险。”元恺眼神复杂地睨了她一眼,语气有些含糊,似乎不愿意多说,只叮嘱道,“好了,你莫要多想,快去收拾东西吧!咱们天黑之后便出城。”
“这么快?”阿桂眼皮子一跳,有些惊讶。
“嗯。是有些急,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元昌宽声安慰,拍着阿桂的肩膀道,“阿桂,去吧,我与你三叔也要准备一番。”
阿桂长眸微颤,抬眼看向元恺,“三叔,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元恺思索片刻,长叹一口气道:“未来的事谁知道呢?若能回来,便回来。”
阿桂听得一怔,眸底泛起水光,忍不住咬着唇角担忧起来。
若是不能回来的意思代表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她更是清楚不过......
没得商量,阿桂只能先回院内把一应细软都收拾妥当。
只是她不知道,离开京城到底是三叔他们方喻同商议过后的结果,还是因为风雨欲来,三叔才决定离开。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她都不免为方喻同担心。
他留在京城,就像在风暴的中心,更何况,他像是要做更危险的事情。
......
睿州离京城不算太远,坐马车约莫半月有余就能到。
只是因为偏向西北,既不富庶,又无争夺的好处,所以向来远离权力争斗,是个请清闲的好地方。
阿桂一行轻装出行,并未太招人耳目,只带了五六个仆从,还有两架马车。
第120章感谢订阅
中秋佳节,本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可在睿州的阿桂却难以这样觉得。
屋内灯火葳蕤,铜镜内映着她秀丽如秋水的眸子。
她微叹了一口气,扣下镜面,望向窗牖外刚升起的那轮圆月。
“姑娘,正厅那边收拾好了,老爷等着您过去吃团圆饭呢。”芦叶眉眼含笑地走进来。
阿桂微微抿起唇瓣,语气里夹杂着几分仍不甘心的语调,“今儿是中秋,可收到了什么东西?”
“自然是有的,方才门房通报,来了一大堆节礼呢。”
“是...”阿桂颤着嗓子问道,“是他...”
“是将军。”芦叶大概知道,这个答案会让阿桂眸底刚燃起来的光都被浇灭,所以声音也小了不少。
阿桂僵着的身子松弛下去,窝进椅背里,抬起纤白指尖按着眉心,“已是一月有余,他竟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姑娘莫急,将军寄了信来,就在老爷那儿,待会吃团圆饭时,您问问老爷,瞧瞧里头有没有提起方大人?”
阿桂又长叹一口气,“也只能这样罢。”
......
来睿州后,元恺置办了一处五进的大宅子,虽不如将军府那般雕梁画栋,但在睿州,也是数一数二的气派。
不过今日,这团圆家宴只有阿桂和元昌两人,偌大宅子,未免显得空落落的。
红木圆桌只摆着两张相对的金木楠丝扶手椅,元昌正倚靠在其中一张上,正苦皱着眉头。
阿桂远远瞧见他这模样,情不自禁加快脚步,走到跟前,才揪心问道:“爹爹,为何眉头紧锁,可是出了什么事?”
方才元昌正在想事情,并未察觉到阿桂靠近。
被她陡然出声一吓,有片刻间的脸色微变,旋即又神色如常,只笑道:“能出什么事?不过是我想着中秋只有咱们两个,你三叔不能回来团聚,属实可惜。”
“三叔到底去了何处?”阿桂攥着指尖,轻声发问。
刚到睿州不过两三日,一切勉强安顿妥当,三叔便急匆匆离了家。
或许是怕她缠问太多,甚至都未和她道别。
阿桂这些日子,除了给方喻同写信,也总喜欢询问三叔的去处。
可元昌总是含糊其辞,不愿细说。
今日,亦是如此。
阿桂明知她爹神色异样,定是出了什么事,可却什么都不肯同她说,心上仿若烈火烹油般,这顿团圆饭自然也是食难下咽,味同嚼蜡。
......
只略吃了几口,阿桂便放下玉箸,幽幽瞟了元昌一眼,“爹爹若是想叹气,便叹气就是,莫要憋在心中,反倒自个儿难受。”
元昌抬眼看了看她,又似心虚地垂下眼,干巴巴扒了几口碗里的白米粒,最终无奈道:“阿桂,你莫要怪爹,是你三叔不让说的。”
阿桂赌气地咬着唇,起身道:“既是这样,那我做的小饼,也就不必托人给他寄去了。”
今年中秋,阿桂同往年一样,做了小饼。
有方喻同喜欢的口味,亦有元恺喜欢的口味。
回到院内,芦叶托着那精致的小食盒,数着里头冰白薄酥的小饼,忍不住弯眉道:“姑娘生将军的气,这些小饼便都便宜我了。”
汀州端着红木托盘走过来,睨她一眼道:“这难道还是什么好事不成?”
芦叶吐吐舌头,又抱着另外一个小食盒,小心翼翼地问道:“姑娘,大人也总没有回信过来,您这小饼可还要托人送去给他?”
以她对三叔的了解,这并不可能。
阿桂垂下眼思索片刻,终是忍不住问道:“三叔,我们若是走了,小同有危险的话......”
“你留在这儿,才叫危险。”元恺眼神复杂地睨了她一眼,语气有些含糊,似乎不愿意多说,只叮嘱道,“好了,你莫要多想,快去收拾东西吧!咱们天黑之后便出城。”
“这么快?”阿桂眼皮子一跳,有些惊讶。
“嗯。是有些急,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元昌宽声安慰,拍着阿桂的肩膀道,“阿桂,去吧,我与你三叔也要准备一番。”
阿桂长眸微颤,抬眼看向元恺,“三叔,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元恺思索片刻,长叹一口气道:“未来的事谁知道呢?若能回来,便回来。”
阿桂听得一怔,眸底泛起水光,忍不住咬着唇角担忧起来。
若是不能回来的意思代表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她更是清楚不过......
没得商量,阿桂只能先回院内把一应细软都收拾妥当。
只是她不知道,离开京城到底是三叔他们方喻同商议过后的结果,还是因为风雨欲来,三叔才决定离开。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她都不免为方喻同担心。
他留在京城,就像在风暴的中心,更何况,他像是要做更危险的事情。
......
睿州离京城不算太远,坐马车约莫半月有余就能到。
只是因为偏向西北,既不富庶,又无争夺的好处,所以向来远离权力争斗,是个请清闲的好地方。
阿桂一行轻装出行,并未太招人耳目,只带了五六个仆从,还有两架马车。
第120章感谢订阅
中秋佳节,本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可在睿州的阿桂却难以这样觉得。
屋内灯火葳蕤,铜镜内映着她秀丽如秋水的眸子。
她微叹了一口气,扣下镜面,望向窗牖外刚升起的那轮圆月。
“姑娘,正厅那边收拾好了,老爷等着您过去吃团圆饭呢。”芦叶眉眼含笑地走进来。
阿桂微微抿起唇瓣,语气里夹杂着几分仍不甘心的语调,“今儿是中秋,可收到了什么东西?”
“自然是有的,方才门房通报,来了一大堆节礼呢。”
“是...”阿桂颤着嗓子问道,“是他...”
“是将军。”芦叶大概知道,这个答案会让阿桂眸底刚燃起来的光都被浇灭,所以声音也小了不少。
阿桂僵着的身子松弛下去,窝进椅背里,抬起纤白指尖按着眉心,“已是一月有余,他竟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姑娘莫急,将军寄了信来,就在老爷那儿,待会吃团圆饭时,您问问老爷,瞧瞧里头有没有提起方大人?”
阿桂又长叹一口气,“也只能这样罢。”
......
来睿州后,元恺置办了一处五进的大宅子,虽不如将军府那般雕梁画栋,但在睿州,也是数一数二的气派。
不过今日,这团圆家宴只有阿桂和元昌两人,偌大宅子,未免显得空落落的。
红木圆桌只摆着两张相对的金木楠丝扶手椅,元昌正倚靠在其中一张上,正苦皱着眉头。
阿桂远远瞧见他这模样,情不自禁加快脚步,走到跟前,才揪心问道:“爹爹,为何眉头紧锁,可是出了什么事?”
方才元昌正在想事情,并未察觉到阿桂靠近。
被她陡然出声一吓,有片刻间的脸色微变,旋即又神色如常,只笑道:“能出什么事?不过是我想着中秋只有咱们两个,你三叔不能回来团聚,属实可惜。”
“三叔到底去了何处?”阿桂攥着指尖,轻声发问。
刚到睿州不过两三日,一切勉强安顿妥当,三叔便急匆匆离了家。
或许是怕她缠问太多,甚至都未和她道别。
阿桂这些日子,除了给方喻同写信,也总喜欢询问三叔的去处。
可元昌总是含糊其辞,不愿细说。
今日,亦是如此。
阿桂明知她爹神色异样,定是出了什么事,可却什么都不肯同她说,心上仿若烈火烹油般,这顿团圆饭自然也是食难下咽,味同嚼蜡。
......
只略吃了几口,阿桂便放下玉箸,幽幽瞟了元昌一眼,“爹爹若是想叹气,便叹气就是,莫要憋在心中,反倒自个儿难受。”
元昌抬眼看了看她,又似心虚地垂下眼,干巴巴扒了几口碗里的白米粒,最终无奈道:“阿桂,你莫要怪爹,是你三叔不让说的。”
阿桂赌气地咬着唇,起身道:“既是这样,那我做的小饼,也就不必托人给他寄去了。”
今年中秋,阿桂同往年一样,做了小饼。
有方喻同喜欢的口味,亦有元恺喜欢的口味。
回到院内,芦叶托着那精致的小食盒,数着里头冰白薄酥的小饼,忍不住弯眉道:“姑娘生将军的气,这些小饼便都便宜我了。”
汀州端着红木托盘走过来,睨她一眼道:“这难道还是什么好事不成?”
芦叶吐吐舌头,又抱着另外一个小食盒,小心翼翼地问道:“姑娘,大人也总没有回信过来,您这小饼可还要托人送去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