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皇太女 第125节</h1>
一片静默中。
一片如欲噬人的灼灼目光里。
裴令之拜下去,恭敬道:“谨遵殿下钧令。”
第105章 皇帝说:“杀谁,留谁,……
本宁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但很快便恢复如常,除了极少数人。
如果目光能够化作实质,裴令之现在肯定已经被扎成了筛子。
他平静坐在原地,一举一动堪称礼仪典范,挑不出丝毫问题,好看至极。
偶尔,他抬起头,目光与谈照微相触,清晰察觉到对方的排斥与不喜,唇角弯起来,原本连日郁郁的心绪随之轻快很多。
——果然别人不高兴,自己就高兴了。
殿内都是年轻人,甚至大半还未婚配,对宴饮时的美酒歌舞并不很感兴趣。待得众人渐渐停止去动案上的酒菜,侍奉在旁的宫人们涌上来,撤下酒菜,收拾杯碟,挪动席位。
所有席位依次连成一个巨大有缺的圆,空出了正对鸾座的那个位置。
新的茶点奉上,众人围坐席间,开始听接风宴的主角谈世子讲述沙场见闻。
东宫威名渐盛,众属臣许久未能正式叩见皇太女,入殿之初还有些生疏,但随着宴饮过半,大家各自找回了过往近十年侍从东宫的丰富经验,恢复了过往的自在。
起初,还只有谈照微一人在讲话。
讲着讲着,众人酒意上头,渐渐顾不得这里是东宫,于是开始插嘴、开始探讨,然后开始说、开始笑。
不知什么时候,裴令之的席位空了。
他离开下首的席位,来到了高阶之上。
鸾座侧面,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张座椅。
裴令之坐下。
坐在这个位置,他和景昭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一条手臂。所以当他侧首时,他能清晰捕捉到皇太女最细微的神情。
景昭闭着眼,靠在那张宽大华贵的鸾座里,似乎是因为酒意涌起,雪白的颊边多出淡淡红晕,就像一幅醉酒的仕女图。
或许是感觉到了裴令之的目光,景昭纤长的睫毛颤动两下,睁开了眼睛。
她迎上裴令之的眼睛,笑了笑。
那笑容并不包含更复杂的情绪,就是很简单的、愉快的笑意。
然后她依旧倚在鸾座里,连身体都没有稍微晃动一下,只是将目光移向了下方。
她垂下眼,注视着殿中热闹的景象。
意气风发的谈照微、拍案而起的景含章、袖手闲坐的郑明夷、已经站到桌面上的李盈风,还有远在京外的柳知程枫桥薛兰野……
这幅热闹的景象里,永远不会有她的身影。
亲则生狎。
皇太女要高坐云端,从前如此,往后亦是如此。
她是殿内所有人关系最紧密的那个,也是殿内身份最高的那个。
但此时此刻,她依然是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景昭静静看着下首。
裴令之静静看着她。
良久,不知是谁先伸出手,两只手交叠在袖底,十指相扣。
.
这场初雪开始时并不大,却始终未曾停过,并且逐渐变大。
时间还早,天边已经一片昏黄,很像暴雨或暴雪来临前的序幕,飞沙走石,砸在门窗梁柱上,噼里啪啦不断作响。
宫道雪白。
宫人们相继走过,在厚重的新雪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很快又被风雪淹没,看不出丝毫痕迹。
属臣们被冷风一吹,酒意终于全部醒了。
承侍女官急急赶来,道:“殿下有命,今日诸卿不必离宫,自去阁中安置。”
“太好了。”李盈风有气无力地谢恩,“嘶,我的脚踝怎么肿了?”
景含章说:“你往桌面上跳的时候扭到了吧,等会叫两个宫人扶你回去,再请医官看看,等等——”
她甩甩手:“我的手?”
郑明夷说:“你拍桌子干什么?”
鸡飞狗跳中,殿内属官登上小轿,前往东宫南侧的述章阁,那里是当年十八学士入东宫伴读时,专门为他们留宿东宫所布置的住所,至今还有人定时洒扫。
景昭揭开帘幕,被雪沫扑了满头满脸,剧烈呛咳数声,略带狼狈地放下帘子,嘱咐承书女官:“派人出去看看情况,宫里要是传我过去,一刻都不能耽搁,立刻通报。”
承书女官应声,躬身挑起帘子,接过一把伞,带人跑着往风雪里去了。
景昭又转头问裴令之:“葆肃阁那边住得还习惯吗?”
裴令之想了想,说:“葆肃阁很好,不过,没有想到京城的冬天这么冷。”
“是啊。”景昭无声叹道,“京城的冬天,一向很冷。你那边炭火、供给若是不足,只管派人来和承侍说。”
裴令之道:“一切都足够用。”
“那就好。”景昭说,“这场雪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
皇宫与东宫的主子很少,一切供给绝对充足,不会再出现前朝那般低等宫妃活活冻死的惨剧。
夜里,明德殿的灯火早早熄了。
景昭躺在高床软枕间,半睡半醒,依稀听见殿外簌簌落雪声,始终未曾休止。
第二日一早,景昭睁开眼。
天色尚早,窗下却很明亮。她仔细辨认片刻,才发觉那是映着雪光。
景昭起身梳洗,宫人为她梳头时,女官来报,说穆嫔早上起来玩雪,不慎滑了一跤,扭到左脚脚踝,今日宫宴恐怕只能报病,无法出席了。
宫内大宴历来分外朝、内眷,皇帝没有妃嫔,东宫没有正妃,太后年初薨逝,礼王妃死了儿子不可能出席,至于其他的王妃郡主,血脉远了,哪个敢在内眷一席居首?
唯有穆嫔。
景昭无言片刻,道:“传医官去给她看看,别落下毛病,看这雪没有要停的意思,今晚宫宴未必能如期举行,让她歇着。”
穆嫔可以歇着,裴令之可以歇着,东宫那些属官也可以歇着,景昭不行。
车驾已经备好,景昭乘车入宫,正逢皇帝召户部、工部尚书入宫共议暴雪事宜,坐下来旁听,这才知道昨夜京郊已经发生了几起风雪压垮房屋的案子,有司得了消息,天一亮就报进宫来了。
皇帝高居御座,景昭侍立一旁,下首京兆尹请求户部拨款、工部出人,共同加固房屋,工部转头找户部尚书要钱,户部尚书捂着钱袋子反复砍价。
如果不是皇帝威严太盛,景昭怀疑他们可能会当场打起来。
待得商讨完这个问题,日头已近正午。
殿门一开,风雪仍未休止。
老头们颤巍巍地由宫人们扶着出去,皇帝沉吟片刻,道:“传旨,宫宴延后。”
这样大的风雪,如果还坚持要百官及内眷入宫赴宴,路上就能摔死几个国之栋梁。
皇帝起身向殿后走去,景昭落后半步,静静跟着。
“你母亲今年的祭典,办的要比往年都大些。”皇帝缓声说道,“过些时日,你先去拜祭一趟,把今年的事告诉她。”
北方荆狄一族,从此尽数伏诛。
这当然是绝世的喜讯,足以令天下人为之开怀的大胜。
九泉之下,长乐公主的家仇国恨、毕生耻辱,也终于可以被鲜血洗清了。
景昭嗯了一声,说:“母亲泉下有知,想必会特别高兴。”
皇帝平淡地道:“所谓泉下有知,无非是活人拿来欺骗自己的谎言。”
景昭忍了忍,还是没有忍住,道:“父皇一定要对自己这么狠吗?”
多年来,皇帝虽然没有表现出迷信佛道方术的一面,却也曾召过天下高僧大德入京,几百场祈福道场日夜不休,至今京城郊外那些古寺名观中仍有皇宫中人供奉的长明灯。
现在,皇帝却说他不信这些。
信也好,不信也罢,为死人做的事,终究没有办法证实真伪,更像是对活人的一种安慰。但这话不说出来,还可以自欺欺人;一说出来,总显得那般萧瑟。
皇帝道:“很多人喜欢通过美好幻想麻痹自己,从而忽略残酷的现实。这样很容易死,你不要学。”
景昭说:“有时候,适当给自己一点安慰,也是很有必要的。”
“皇帝不需要幻想,不需要安慰。坐的越高身边越空,总有一日会变成孤家寡人,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臣子都是居心叵测的奸佞,儿女都是磨刀霍霍的叛逆,一日尚存,疑心一日不能止息。”
“那我呢?父皇。”
皇帝道:“我并不想做皇帝,也就无谓做的好与不好,但你不同。”
景昭明白了他的意思,生出一点极淡的伤感。
皇帝道:“你那封修书的折子,我虽然批了,还是要再问你一遍——你想好了?”
景昭点点头:“是。”
皇帝道:“不改了?”
景昭想了想,认真道:“不改了。”
皇帝道:“改与不改,将来都还有时间决断。唯有一点,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不许当断不断,瞻前顾后。”
景昭应声:“儿臣明白。”
风雪扑面而来。
宫人们急急围拢,撑起一把又一把大伞,在雪地里架起一片风雪难侵的天地。
皇帝示意景昭向前,与他并肩,避免被身后溅起的雪沫沾湿衣摆。
一片静默中。
一片如欲噬人的灼灼目光里。
裴令之拜下去,恭敬道:“谨遵殿下钧令。”
第105章 皇帝说:“杀谁,留谁,……
本宁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但很快便恢复如常,除了极少数人。
如果目光能够化作实质,裴令之现在肯定已经被扎成了筛子。
他平静坐在原地,一举一动堪称礼仪典范,挑不出丝毫问题,好看至极。
偶尔,他抬起头,目光与谈照微相触,清晰察觉到对方的排斥与不喜,唇角弯起来,原本连日郁郁的心绪随之轻快很多。
——果然别人不高兴,自己就高兴了。
殿内都是年轻人,甚至大半还未婚配,对宴饮时的美酒歌舞并不很感兴趣。待得众人渐渐停止去动案上的酒菜,侍奉在旁的宫人们涌上来,撤下酒菜,收拾杯碟,挪动席位。
所有席位依次连成一个巨大有缺的圆,空出了正对鸾座的那个位置。
新的茶点奉上,众人围坐席间,开始听接风宴的主角谈世子讲述沙场见闻。
东宫威名渐盛,众属臣许久未能正式叩见皇太女,入殿之初还有些生疏,但随着宴饮过半,大家各自找回了过往近十年侍从东宫的丰富经验,恢复了过往的自在。
起初,还只有谈照微一人在讲话。
讲着讲着,众人酒意上头,渐渐顾不得这里是东宫,于是开始插嘴、开始探讨,然后开始说、开始笑。
不知什么时候,裴令之的席位空了。
他离开下首的席位,来到了高阶之上。
鸾座侧面,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张座椅。
裴令之坐下。
坐在这个位置,他和景昭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一条手臂。所以当他侧首时,他能清晰捕捉到皇太女最细微的神情。
景昭闭着眼,靠在那张宽大华贵的鸾座里,似乎是因为酒意涌起,雪白的颊边多出淡淡红晕,就像一幅醉酒的仕女图。
或许是感觉到了裴令之的目光,景昭纤长的睫毛颤动两下,睁开了眼睛。
她迎上裴令之的眼睛,笑了笑。
那笑容并不包含更复杂的情绪,就是很简单的、愉快的笑意。
然后她依旧倚在鸾座里,连身体都没有稍微晃动一下,只是将目光移向了下方。
她垂下眼,注视着殿中热闹的景象。
意气风发的谈照微、拍案而起的景含章、袖手闲坐的郑明夷、已经站到桌面上的李盈风,还有远在京外的柳知程枫桥薛兰野……
这幅热闹的景象里,永远不会有她的身影。
亲则生狎。
皇太女要高坐云端,从前如此,往后亦是如此。
她是殿内所有人关系最紧密的那个,也是殿内身份最高的那个。
但此时此刻,她依然是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景昭静静看着下首。
裴令之静静看着她。
良久,不知是谁先伸出手,两只手交叠在袖底,十指相扣。
.
这场初雪开始时并不大,却始终未曾停过,并且逐渐变大。
时间还早,天边已经一片昏黄,很像暴雨或暴雪来临前的序幕,飞沙走石,砸在门窗梁柱上,噼里啪啦不断作响。
宫道雪白。
宫人们相继走过,在厚重的新雪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很快又被风雪淹没,看不出丝毫痕迹。
属臣们被冷风一吹,酒意终于全部醒了。
承侍女官急急赶来,道:“殿下有命,今日诸卿不必离宫,自去阁中安置。”
“太好了。”李盈风有气无力地谢恩,“嘶,我的脚踝怎么肿了?”
景含章说:“你往桌面上跳的时候扭到了吧,等会叫两个宫人扶你回去,再请医官看看,等等——”
她甩甩手:“我的手?”
郑明夷说:“你拍桌子干什么?”
鸡飞狗跳中,殿内属官登上小轿,前往东宫南侧的述章阁,那里是当年十八学士入东宫伴读时,专门为他们留宿东宫所布置的住所,至今还有人定时洒扫。
景昭揭开帘幕,被雪沫扑了满头满脸,剧烈呛咳数声,略带狼狈地放下帘子,嘱咐承书女官:“派人出去看看情况,宫里要是传我过去,一刻都不能耽搁,立刻通报。”
承书女官应声,躬身挑起帘子,接过一把伞,带人跑着往风雪里去了。
景昭又转头问裴令之:“葆肃阁那边住得还习惯吗?”
裴令之想了想,说:“葆肃阁很好,不过,没有想到京城的冬天这么冷。”
“是啊。”景昭无声叹道,“京城的冬天,一向很冷。你那边炭火、供给若是不足,只管派人来和承侍说。”
裴令之道:“一切都足够用。”
“那就好。”景昭说,“这场雪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
皇宫与东宫的主子很少,一切供给绝对充足,不会再出现前朝那般低等宫妃活活冻死的惨剧。
夜里,明德殿的灯火早早熄了。
景昭躺在高床软枕间,半睡半醒,依稀听见殿外簌簌落雪声,始终未曾休止。
第二日一早,景昭睁开眼。
天色尚早,窗下却很明亮。她仔细辨认片刻,才发觉那是映着雪光。
景昭起身梳洗,宫人为她梳头时,女官来报,说穆嫔早上起来玩雪,不慎滑了一跤,扭到左脚脚踝,今日宫宴恐怕只能报病,无法出席了。
宫内大宴历来分外朝、内眷,皇帝没有妃嫔,东宫没有正妃,太后年初薨逝,礼王妃死了儿子不可能出席,至于其他的王妃郡主,血脉远了,哪个敢在内眷一席居首?
唯有穆嫔。
景昭无言片刻,道:“传医官去给她看看,别落下毛病,看这雪没有要停的意思,今晚宫宴未必能如期举行,让她歇着。”
穆嫔可以歇着,裴令之可以歇着,东宫那些属官也可以歇着,景昭不行。
车驾已经备好,景昭乘车入宫,正逢皇帝召户部、工部尚书入宫共议暴雪事宜,坐下来旁听,这才知道昨夜京郊已经发生了几起风雪压垮房屋的案子,有司得了消息,天一亮就报进宫来了。
皇帝高居御座,景昭侍立一旁,下首京兆尹请求户部拨款、工部出人,共同加固房屋,工部转头找户部尚书要钱,户部尚书捂着钱袋子反复砍价。
如果不是皇帝威严太盛,景昭怀疑他们可能会当场打起来。
待得商讨完这个问题,日头已近正午。
殿门一开,风雪仍未休止。
老头们颤巍巍地由宫人们扶着出去,皇帝沉吟片刻,道:“传旨,宫宴延后。”
这样大的风雪,如果还坚持要百官及内眷入宫赴宴,路上就能摔死几个国之栋梁。
皇帝起身向殿后走去,景昭落后半步,静静跟着。
“你母亲今年的祭典,办的要比往年都大些。”皇帝缓声说道,“过些时日,你先去拜祭一趟,把今年的事告诉她。”
北方荆狄一族,从此尽数伏诛。
这当然是绝世的喜讯,足以令天下人为之开怀的大胜。
九泉之下,长乐公主的家仇国恨、毕生耻辱,也终于可以被鲜血洗清了。
景昭嗯了一声,说:“母亲泉下有知,想必会特别高兴。”
皇帝平淡地道:“所谓泉下有知,无非是活人拿来欺骗自己的谎言。”
景昭忍了忍,还是没有忍住,道:“父皇一定要对自己这么狠吗?”
多年来,皇帝虽然没有表现出迷信佛道方术的一面,却也曾召过天下高僧大德入京,几百场祈福道场日夜不休,至今京城郊外那些古寺名观中仍有皇宫中人供奉的长明灯。
现在,皇帝却说他不信这些。
信也好,不信也罢,为死人做的事,终究没有办法证实真伪,更像是对活人的一种安慰。但这话不说出来,还可以自欺欺人;一说出来,总显得那般萧瑟。
皇帝道:“很多人喜欢通过美好幻想麻痹自己,从而忽略残酷的现实。这样很容易死,你不要学。”
景昭说:“有时候,适当给自己一点安慰,也是很有必要的。”
“皇帝不需要幻想,不需要安慰。坐的越高身边越空,总有一日会变成孤家寡人,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臣子都是居心叵测的奸佞,儿女都是磨刀霍霍的叛逆,一日尚存,疑心一日不能止息。”
“那我呢?父皇。”
皇帝道:“我并不想做皇帝,也就无谓做的好与不好,但你不同。”
景昭明白了他的意思,生出一点极淡的伤感。
皇帝道:“你那封修书的折子,我虽然批了,还是要再问你一遍——你想好了?”
景昭点点头:“是。”
皇帝道:“不改了?”
景昭想了想,认真道:“不改了。”
皇帝道:“改与不改,将来都还有时间决断。唯有一点,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不许当断不断,瞻前顾后。”
景昭应声:“儿臣明白。”
风雪扑面而来。
宫人们急急围拢,撑起一把又一把大伞,在雪地里架起一片风雪难侵的天地。
皇帝示意景昭向前,与他并肩,避免被身后溅起的雪沫沾湿衣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