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h1>第312章</h1>
王熙凤在正房看见,也松了口气。
贾蔺在她手下做事数月,二人配合极好。
后来贾蔺娘子甄氏和儿子都上了京。这甄氏又精明,里里外外一把好手。
王熙凤特意查问,这才知道这甄氏与江南赫赫扬扬的甄家竟也是族亲,只得笑这世情弯弯绕绕,如水归源。
只是在甄氏母子上京之际,江南甄家已经被总督丁明毅查了个天翻地覆,甄氏也巴不得再没人提起自已的身世才好。
所以在贾家也不曾宣扬。
如今几个人进了正院,倒是王熙凤第一个迎了出去张罗。
又叫了甄氏带了孩子进正房给邢夫人见礼,又招呼了贾萤与贾琮相伴,再命贾琅陪着宝玉开解。
人手宽裕了,王熙凤自然就调停得开。
荣国府正院终于安静了下来。
虽说贾政死因等事,司徒盛和宝玉商定了要瞒住天下人,但司徒盛却不敢真的隐瞒不报。
折腾半日,与臧傲将一众罪府男丁押入大理寺后,他便立即进宫亲自跟昭明帝详述了事情经过。
昭明帝满脸嫌弃:“这贾存周原先看着不过是迂阔,尚可称君子;临到大事,底子里竟如此无耻不堪!”
司徒盛低头不敢吭声。
谁知昭明帝又回头,对着陶行简牢骚:“亏得义敏自幼是养在他们老太太身边的。”
“是。”陶行简毫不走心地捧哏一句,随即便小心地问,“说起来,这等大事,老奴去知会义敏县主一声?”
司徒盛忙插嘴:“郡主身边的小红姑娘原是贾府家生子。郡主大义,今晨特意派了小红出去,带了她父母去指认了不少作恶多端的仆役。
“这件事小红姑娘也知端的,不如把她叫回来,细细跟郡主说明,岂不比大监转述,更令郡主安心?”
昭明帝摆手不肯:“小红回来,必要说起贾家女眷,昭庆又要挂心。”
但此事犹关父女天伦,马虎不得,也只得依着陶行简:“你去说罢。其他的那些事,也须禀明太后。”
陶行简躬身称是,又向司徒盛略施半礼,这才出了昭庆殿,一路大步往延嘉殿来。
此刻饭时刚过,太后吃得饱饱的,便有些犯困,闹着要去午睡。
黛玉和探春、鸿昌三个,千哄万哄,不肯让她饭后即卧停住食,正拉着她要摸骨牌,见陶行简来,倒都笑了。
太后却变了颜色,往后一靠,先白了陶行简一眼:“你这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又怎么了?”
第433章
一句话便把陶行简打出了汗,殿中省大监先虚虚抹一把额头,才陪笑着打躬道:
“瞧太后娘娘说的!今儿外头罪府拿人抄检,多少事自是有些伤人心的。
“只是即便如此,朝内朝外的大事,尤其是牵涉宫中亲近人的,陛下还是得跟您老说一声不是?”
牵涉亲近?
太后和孟姑姑都情不自禁看了一眼探春和黛玉。
“说罢。”
陶行简想了想,先道:“因着昨儿小王氏和鸳鸯姑娘的证词,还有大理寺如今在押的贾化曾经的供述,许多事情都是愉王爷主使;
“陛下犹豫再三,今儿一早给忠顺王爷下了旨意,由他出面,请愉王爷到大理寺一叙,原想的是跟智通大师喝喝茶下下棋,把话说清楚也就是了。
“谁知忠顺王爷错了主意,去王府竟是扯了个谎,把愉王爷骗出了府,还说是什么去什么寺院看梅花。
“结果愉王爷反应过来路不对时,二位在街上就闹起来了,忠顺王直接令人,打断了愉王爷的一条胳膊……”
众人一声惊呼,各自掩住了唇。
唯有太后,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忠顺也不怕御史骂他不敬尊长、断情绝义!”
陶行简苦笑:“忠顺王怎么会挨骂?他可是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边看着人打断了愉王爷的胳膊,一边高声宣读陛下的口谕呢!
“往来的人群没几个骂他的,倒是不少在底下议论,说陛下趁着太上不在京,便任性妄为的……”
黛玉听着,由不得冷哼了一声。
太后看她,嗤地一声笑了:“你就一直看忠顺不顺眼。可是为了你府上那个小尼姑?”
“我们妙师父可是从头到尾只跟我说过一回忠顺王爷的小话!
“然而自我进宫,倒是时时处处,听见不少这位王爷恣意妄为闹出来的事端了!
“如今这般关键时候,替皇上办这么点儿差事,粗暴无礼就不提了,竟连半分担当也没有!
“这话也就是太上不在京里,若在京,您瞧会不会叫到跟前来臭骂一顿的!”
黛玉娇嗔,甚至翻了个小小的白眼。
太后心里舒坦了一些,笑看向陶行简:“后来呢?”
陶行简欠身含笑,续道:“后来自是将愉王爷送去了大理寺。
“只是愉王爷一直大骂不止,不仅忠顺王爷,智通大师,甚至连陛下也被挂在了他嘴里。
“智通大师无奈,只得又打断了愉王爷的一条腿,他这才不骂了。
“如今倒还是不肯说话,只在狱中闭目静卧。”
太后哦了一声,问道:“可让太医看过伤了?”
“看了,也裹上了,愉王爷倒没挣扎,伤药喝得挺痛快的。”陶行简毕恭毕敬。
孟姑姑有些茫然,见太后和陶行简的神情都轻松,方才忍不住问了一句:
“既是叫骂不停,打也该打嘴。怎的打断了一条腿?”
不待旁人开口,鸿昌便认真地插话回她:“大约是要给愉王伯留着嘴问话?”
黛玉和探春都没憋住,噗嗤笑了出来。
太后也不禁莞尔,抬手指了指鸿昌:“……促狭鬼!”
陶行简也轻轻笑了起来,过了一时,待众人都重新安静,才微敛神情,垂首道:
“其余荣国公府、镇国公府、保龄侯府、九省检点王家等九座府邸均已拘拿查封完毕,一应待罪男丁均已押入大理寺。
“余者奴仆、女眷暂禁家中,待审理清楚再行发落。”
太后听了,缓缓颔首:“理当如此。”
又看一眼同时扯紧手帕的黛玉探春二人,叹息一声,亲口问道,“荣国府如何?”
陶行简朝着黛玉和探春微微欠身:“陛下开恩,事先查清贾珏未曾牵涉罪案,赐他暂留府内照看女眷。
“另有一十三岁未成年男丁一人贾琮,并贾琅等三名金陵族人及家眷,并未牵涉诸案,暂与女眷一同监管。待结案后再行发落。
“去查禁的乃是忠勤县公,刚才在陛下跟前奏报,贾府女眷和奴仆都恭敬安顺,唯有一个狂妄婆子冲击禁军被杀。”
黛玉和探春都松一口气。
然而陶行简微微停顿,声音再度低沉下去,轻声道:
“原工部员外郎贾政,因婢妾叛主,出手殴伤,却致那妾室身陨,一尸两命……
“贾政本人,伤心欲绝,兼且畏罪,便触壁自戕了……”
听到最后一句,探春失声哭了出来,随即又双手死死按住自已的嘴,泪落如雨,却再不出一声!
黛玉听得怔怔的,却压低了声音,喃喃:“彩霞,被,活活打死了……?!”
众人听不真,都以为黛玉念的是贾政,唯有紫鹃,听见她竟还记得彩霞,泪水夺眶而出。
陶行简也轻轻叹息了一声,轻声劝道:“郡主、县主,请节哀。”
太后看看探春已经把自已憋得几乎要晕厥过去,叹息一声,命蒋姑姑好生扶着她回房去暂歇。
陶行简见机,上前也作势扶了扶黛玉。
太后一看便知他有话要瞒着探春,便看一眼孟姑姑。
孟姑姑会意,上前也扶了黛玉,陶行简跟在后头,三个人一起去了东配殿。
事情被一一说开。
林黛玉垂头不语。
陶行简心疼地看着她,半晌,才轻咳了一声,道:“这林小红委实难得,忠、义两全,周到细致,且循规蹈矩、守礼安分……”
孟姑姑便看他。
陶行简不自在地眨了眨眼,口中却不停顿地续下去:“郡主当年深具慧眼,这些年调理下来,听得说气势也足,倒跟宫中的女官们不差什么了。”
林黛玉怔忡了一刻,方回过神,接了话茬:“若是她父母在荣府的事情说清楚了,倒是早日让她回来的好。
“如今太后离不得紫鹃,雪雁又要帮忙照看两个孩子,再去了她,我身边只剩了一个笨头笨脑的晴雯,实在不够用的。”
陶行简见她恢复了机敏,这才放了心,满脸堆笑:
“忠勤县公也这么跟小红说了,可那丫头怕犯了规矩,非要等上头发话呢。
“我这就回去禀明陛下,让林家一家子该干嘛干嘛去!”
第434章
太后跟前如今只剩下一个鸿昌郡主。
祖孙两个安安静静地在大殿上下棋,鸿昌也再不多话。一时孟姑姑回来,鸿昌便起身告辞。
王熙凤在正房看见,也松了口气。
贾蔺在她手下做事数月,二人配合极好。
后来贾蔺娘子甄氏和儿子都上了京。这甄氏又精明,里里外外一把好手。
王熙凤特意查问,这才知道这甄氏与江南赫赫扬扬的甄家竟也是族亲,只得笑这世情弯弯绕绕,如水归源。
只是在甄氏母子上京之际,江南甄家已经被总督丁明毅查了个天翻地覆,甄氏也巴不得再没人提起自已的身世才好。
所以在贾家也不曾宣扬。
如今几个人进了正院,倒是王熙凤第一个迎了出去张罗。
又叫了甄氏带了孩子进正房给邢夫人见礼,又招呼了贾萤与贾琮相伴,再命贾琅陪着宝玉开解。
人手宽裕了,王熙凤自然就调停得开。
荣国府正院终于安静了下来。
虽说贾政死因等事,司徒盛和宝玉商定了要瞒住天下人,但司徒盛却不敢真的隐瞒不报。
折腾半日,与臧傲将一众罪府男丁押入大理寺后,他便立即进宫亲自跟昭明帝详述了事情经过。
昭明帝满脸嫌弃:“这贾存周原先看着不过是迂阔,尚可称君子;临到大事,底子里竟如此无耻不堪!”
司徒盛低头不敢吭声。
谁知昭明帝又回头,对着陶行简牢骚:“亏得义敏自幼是养在他们老太太身边的。”
“是。”陶行简毫不走心地捧哏一句,随即便小心地问,“说起来,这等大事,老奴去知会义敏县主一声?”
司徒盛忙插嘴:“郡主身边的小红姑娘原是贾府家生子。郡主大义,今晨特意派了小红出去,带了她父母去指认了不少作恶多端的仆役。
“这件事小红姑娘也知端的,不如把她叫回来,细细跟郡主说明,岂不比大监转述,更令郡主安心?”
昭明帝摆手不肯:“小红回来,必要说起贾家女眷,昭庆又要挂心。”
但此事犹关父女天伦,马虎不得,也只得依着陶行简:“你去说罢。其他的那些事,也须禀明太后。”
陶行简躬身称是,又向司徒盛略施半礼,这才出了昭庆殿,一路大步往延嘉殿来。
此刻饭时刚过,太后吃得饱饱的,便有些犯困,闹着要去午睡。
黛玉和探春、鸿昌三个,千哄万哄,不肯让她饭后即卧停住食,正拉着她要摸骨牌,见陶行简来,倒都笑了。
太后却变了颜色,往后一靠,先白了陶行简一眼:“你这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又怎么了?”
第433章
一句话便把陶行简打出了汗,殿中省大监先虚虚抹一把额头,才陪笑着打躬道:
“瞧太后娘娘说的!今儿外头罪府拿人抄检,多少事自是有些伤人心的。
“只是即便如此,朝内朝外的大事,尤其是牵涉宫中亲近人的,陛下还是得跟您老说一声不是?”
牵涉亲近?
太后和孟姑姑都情不自禁看了一眼探春和黛玉。
“说罢。”
陶行简想了想,先道:“因着昨儿小王氏和鸳鸯姑娘的证词,还有大理寺如今在押的贾化曾经的供述,许多事情都是愉王爷主使;
“陛下犹豫再三,今儿一早给忠顺王爷下了旨意,由他出面,请愉王爷到大理寺一叙,原想的是跟智通大师喝喝茶下下棋,把话说清楚也就是了。
“谁知忠顺王爷错了主意,去王府竟是扯了个谎,把愉王爷骗出了府,还说是什么去什么寺院看梅花。
“结果愉王爷反应过来路不对时,二位在街上就闹起来了,忠顺王直接令人,打断了愉王爷的一条胳膊……”
众人一声惊呼,各自掩住了唇。
唯有太后,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忠顺也不怕御史骂他不敬尊长、断情绝义!”
陶行简苦笑:“忠顺王怎么会挨骂?他可是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边看着人打断了愉王爷的胳膊,一边高声宣读陛下的口谕呢!
“往来的人群没几个骂他的,倒是不少在底下议论,说陛下趁着太上不在京,便任性妄为的……”
黛玉听着,由不得冷哼了一声。
太后看她,嗤地一声笑了:“你就一直看忠顺不顺眼。可是为了你府上那个小尼姑?”
“我们妙师父可是从头到尾只跟我说过一回忠顺王爷的小话!
“然而自我进宫,倒是时时处处,听见不少这位王爷恣意妄为闹出来的事端了!
“如今这般关键时候,替皇上办这么点儿差事,粗暴无礼就不提了,竟连半分担当也没有!
“这话也就是太上不在京里,若在京,您瞧会不会叫到跟前来臭骂一顿的!”
黛玉娇嗔,甚至翻了个小小的白眼。
太后心里舒坦了一些,笑看向陶行简:“后来呢?”
陶行简欠身含笑,续道:“后来自是将愉王爷送去了大理寺。
“只是愉王爷一直大骂不止,不仅忠顺王爷,智通大师,甚至连陛下也被挂在了他嘴里。
“智通大师无奈,只得又打断了愉王爷的一条腿,他这才不骂了。
“如今倒还是不肯说话,只在狱中闭目静卧。”
太后哦了一声,问道:“可让太医看过伤了?”
“看了,也裹上了,愉王爷倒没挣扎,伤药喝得挺痛快的。”陶行简毕恭毕敬。
孟姑姑有些茫然,见太后和陶行简的神情都轻松,方才忍不住问了一句:
“既是叫骂不停,打也该打嘴。怎的打断了一条腿?”
不待旁人开口,鸿昌便认真地插话回她:“大约是要给愉王伯留着嘴问话?”
黛玉和探春都没憋住,噗嗤笑了出来。
太后也不禁莞尔,抬手指了指鸿昌:“……促狭鬼!”
陶行简也轻轻笑了起来,过了一时,待众人都重新安静,才微敛神情,垂首道:
“其余荣国公府、镇国公府、保龄侯府、九省检点王家等九座府邸均已拘拿查封完毕,一应待罪男丁均已押入大理寺。
“余者奴仆、女眷暂禁家中,待审理清楚再行发落。”
太后听了,缓缓颔首:“理当如此。”
又看一眼同时扯紧手帕的黛玉探春二人,叹息一声,亲口问道,“荣国府如何?”
陶行简朝着黛玉和探春微微欠身:“陛下开恩,事先查清贾珏未曾牵涉罪案,赐他暂留府内照看女眷。
“另有一十三岁未成年男丁一人贾琮,并贾琅等三名金陵族人及家眷,并未牵涉诸案,暂与女眷一同监管。待结案后再行发落。
“去查禁的乃是忠勤县公,刚才在陛下跟前奏报,贾府女眷和奴仆都恭敬安顺,唯有一个狂妄婆子冲击禁军被杀。”
黛玉和探春都松一口气。
然而陶行简微微停顿,声音再度低沉下去,轻声道:
“原工部员外郎贾政,因婢妾叛主,出手殴伤,却致那妾室身陨,一尸两命……
“贾政本人,伤心欲绝,兼且畏罪,便触壁自戕了……”
听到最后一句,探春失声哭了出来,随即又双手死死按住自已的嘴,泪落如雨,却再不出一声!
黛玉听得怔怔的,却压低了声音,喃喃:“彩霞,被,活活打死了……?!”
众人听不真,都以为黛玉念的是贾政,唯有紫鹃,听见她竟还记得彩霞,泪水夺眶而出。
陶行简也轻轻叹息了一声,轻声劝道:“郡主、县主,请节哀。”
太后看看探春已经把自已憋得几乎要晕厥过去,叹息一声,命蒋姑姑好生扶着她回房去暂歇。
陶行简见机,上前也作势扶了扶黛玉。
太后一看便知他有话要瞒着探春,便看一眼孟姑姑。
孟姑姑会意,上前也扶了黛玉,陶行简跟在后头,三个人一起去了东配殿。
事情被一一说开。
林黛玉垂头不语。
陶行简心疼地看着她,半晌,才轻咳了一声,道:“这林小红委实难得,忠、义两全,周到细致,且循规蹈矩、守礼安分……”
孟姑姑便看他。
陶行简不自在地眨了眨眼,口中却不停顿地续下去:“郡主当年深具慧眼,这些年调理下来,听得说气势也足,倒跟宫中的女官们不差什么了。”
林黛玉怔忡了一刻,方回过神,接了话茬:“若是她父母在荣府的事情说清楚了,倒是早日让她回来的好。
“如今太后离不得紫鹃,雪雁又要帮忙照看两个孩子,再去了她,我身边只剩了一个笨头笨脑的晴雯,实在不够用的。”
陶行简见她恢复了机敏,这才放了心,满脸堆笑:
“忠勤县公也这么跟小红说了,可那丫头怕犯了规矩,非要等上头发话呢。
“我这就回去禀明陛下,让林家一家子该干嘛干嘛去!”
第434章
太后跟前如今只剩下一个鸿昌郡主。
祖孙两个安安静静地在大殿上下棋,鸿昌也再不多话。一时孟姑姑回来,鸿昌便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