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h1>第121章</h1>
除了这焚烧麦秆一事,有孩童不慎掉入水中,莫名其妙被救了出来。
天久久不下雨,他们急得胸口一团火,结果第二日醒来,地里的泥是湿的。
自此以后,风调雨顺再无半点虚言。
老一辈是从受惊的日子里走出来的,纵然有精怪相助,但他们仍不失警惕,总会将柴房堆满,也不让家中小辈去河边。
遇到天不下雨,他们会急得团团转。
底下的小辈就笑他们,如今天下未一统,神灵为了巩固民心,只会让精怪越做越好,长辈何必担心?
长辈却摇头,问道:“倘若有一日,那些精怪不愿意追随灵朝呢?一旦疏忽,失去的可是我们的性命。”
小辈挠了挠头:“不会的,除了灵朝,还有哪个国家会一统天下呢?玄朝吗?可玄朝帝王孤傲,年年天灾。”
长辈一脸愁容,不知从何说起。
可是这么多年了,田里的庄稼从未旱过,意外死去的孩童也越来越少了。
直到小半年前,玄朝那边有了风声,说是玄朝祥瑞降世,护佑玄朝,百姓们这才心惊了起来。
长辈速速上山砍柴,让小辈当心家中。
小辈嘴上答应,坚持了半个月,见风平浪静,又逐渐松懈下来。
一个多月前,百姓们熟睡,梦到几头棕熊在与他们道别。
棕熊们说,自己要离开灵朝了,要寻找自己的道,自己多年为灵朝尽心竭力,未曾见过灵朝什么。
它们告诉百姓近一个月来天象如何,让百姓早做准备。
它们还对百姓说,今后不要再相信灵朝都城那边的话了,哪怕派来再多的精怪,他们也要当做不存在,该有的警惕心不能少。
百姓们梦醒后,对照一番。
有人梦里的是棕熊,有人梦里的是青蛙精,有人梦中的是蜻蜓……但精怪对他们所说的话却无什么差别。
有百姓惊疑,却又有百姓说这是玄朝的阴谋,故意在挑拨他们与灵朝!
但自那日起,一些百姓开始劈柴了,他们还提前买了些干货,防止冬日大雪封山,他们没法出去。
只是买粮食的百姓多了起来,粮价水涨船高,眼看就要花掉他们一半积蓄,“精怪们在撒谎”这个说法也愈演愈烈。
可无论民间如何,冬日暴雪降临,最先冻死的就是那些没有囤柴的人家。
一些人家住的地方偏僻荒凉,出了门大雪没过膝盖,他们穿着破旧的棉衣瑟瑟发抖,背着斧头一步步朝着山脚走去,直到最后身体失了温,他们还是没有走到山脚。
大雪融化,人们发现了坍塌的房屋和冻死的尸骨。
“世道大变,天不佑灵”这八个字突然传了起来,即便灵朝极力压制消息,可在人们口口相传中,这阵风仍然刮进了大半个灵朝。
小部分城池的百姓突然跳出来,说是自己也梦到了精怪在道别。
更多城池百姓倒是没有发现有什么预兆,但他们仍是提高了警惕。
精怪好心才会道别,即便不道别也不会影响什么。
说不定……他们城中的精怪早就走了。
自传言愈演愈烈,百姓们怕死,即便精怪们还是在勤勤恳恳为他们护佑农田,可他们却不敢再松懈,该囤粮就囤粮,甚至还上在学堂的孩子也被他们叫回家,叮嘱孩子不许外出。
粮价越来越高,盐布匹棉花煤炭更是屡屡缺货。
安稳了十余年的灵朝忽然就乱了。
灵朝都城,皇宫。
太子相涟暄眼底乌黑,正要找国师相商,说是太监来报,陛下宣旨,让太子觐见。
相涟暄眉眼闪过一缕不耐,他余光扫向桌案堆积如山的奏折,想拒了帝王,可自幼未抗过旨的他还是攥紧了拳头,让太监带路。
相涟暄进入大殿,拜见帝王,帝王却没第一时间应声,而是过了足足一刻钟,才出声让他起来。
相涟暄眼底阴鸷,起身后低着头。
他听到帝王愠怒:“太子,你可准备好安抚民心了?”
帝王没有称“暄儿”,而是叫了“太子”。
相涟暄唇角讥讽,对着帝王行礼:“禀陛下,儿臣正欲与国师相商。”
他同样还礼,不称“父皇”,称“陛下”。
“混账!”奏折狠狠甩了下来,砸在了相涟暄的额头上。
相涟暄猛地抬头,双眼怒红,盯着帝王。
他此举算得上鲁莽,等他反应过来,他的眼神已经暴露了他的心情。
帝王冷笑,却不意外。
“怎么?朕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能教训吗?”
相涟暄瞬间低头,拱手道:“父皇自然可以教训儿子……”
他顿了顿,又以逼问的语气道:“可不知儿子犯了何错?”
帝王:“粮价飞涨时,你不出手干预,坐任那些富户将粮食卖出天价,又带着钱财离开大灵。”
相涟暄指尖动了动,眼神茫然。
帝王又道:“寒月城天灾后,你可派人去安抚逝者的家人?”
相涟暄停在原地,抿唇一言不发。
帝王:“莫说安抚,怕是等那消息传过来,半个灵朝都知晓了。”
相涟暄逐渐平静下来。
帝王道:“你想去问国师,精怪出逃,你是否还要将宝压在精怪身上?若是不押,又如何安抚百姓?
“可是太子啊,你何尝不是和天下百姓一样,将宝压在了那些神灵身上!一旦神灵离开大灵,你如何治理这江山?二世而亡?你甚至还不如我那死去的昭儿!”
相涟暄眉心跳了跳,纵然帝王所言为实,可他从小到大从未被帝王如此劈头盖脸的训斥过,甚至让相涟昭那个废物踩在他的头上!
相涟暄压抑怒火,语气冷冽起来:“儿臣知错,自今日起,儿臣会去学习如何做好储君。”
帝王忽然笑道:“储君?你当真能继承朕这皇位?”
相涟暄心里一凉,抬头与帝王对视,万千思绪从他脑海里飘过,他以“儿臣身体不适”为由,退出大殿。
第123章 龙龙逆袭第一百二十三日
相涟暄出了殿门,气息逐渐平缓,脑海却始终回旋着父皇的话。
——你当真能继承朕的皇位?
此话何意?
相涟暄攥紧手掌,是在说有他做太子,灵朝迟早输给玄朝?
还是说……
等相涟暄走出皇宫,叫来了下属,压低声音道:“宫内近日可有什么动静?”
属下拱手道:“殿下,近来九皇子时常入宫,逗得陛下龙颜大悦。”
相涟暄眯了眯眼,倒没有信属下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人仔细探查,可最终结果却与属下所说无二。
帝王最近确实在重用九皇子。
相涟暄眉心跳了跳,九皇子终究与其他皇子不同。
原因无他,相涟暄排行属十。
灵朝的信仰是神狮,在他降生前,他的九皇兄已获得神谕,理应继承大统。
后来他降世,同样获得神谕,若不是后面有瑞凤前来,太子之位也落不到他头上。
相涟暄眼眸低垂,对属下道:“既然如此,有些东西也该让父皇知道了。”
灵朝皇室内斗的消息传到了玄朝皇宫。
伏祟看了密信,笑着扔到了桌案上。
小金龙听到动静,耳朵动了动,困倦抬头,伸了个懒腰。
此刻,他正趴在摞起来的奏折上,四肢一划动,由于爪子没有支撑,险些摔下来。
还好伏祟熟能生巧,将小金龙揽入怀中。
“先生这是看到什么好事了?让龙听听。”
元入潭也是自然地找了个位置,摁了摁伏祟的腿面,调整尾巴的位置坐下来。
爪子扒了扒桌案,将密信扒下来,元入潭瞅了两眼,随后金瞳瞪圆。
“灵朝九皇子豢养男宠,被捉奸在床!”
伏祟微顿,低头从小金龙爪中拿起了密信。
元入潭急了:“先生,龙还未看完!”
伏祟低叹,揉了揉眉心,早知道用墨笔涂上几字,如今也是污了元宝的眼。
元入潭回想密信内容,有些不解。
“为何叫豢养男宠?”
元入潭耳朵动了动,虽然人族有些习惯他不喜,但此事确实让他困惑。
“若是喜欢,为何不封妃?难道是不能偷偷养情人吗?”
伏祟看着元入潭抖动的耳朵,龙耳似牛耳,又窄又尖,他用手轻轻触摸,耳部比寻常人耳要烫上一些。
“先生别动龙耳!”
元入潭伸出爪子,抱住伏祟手臂,耳朵不自然抖了抖。
“耳朵敏感,摸起来会让龙感到怪异。”
伏祟颔首,摸了摸龙角安抚,顺便解释道:“并非不能豢养男宠,只是见有豢养男宠为皇室污点,上不得台面。九皇子不但豢养男宠,甚至忽略了正妻,多年无所出。”
元入潭拧眉:“既然如此,为何一开始不娶了男宠?”
除了这焚烧麦秆一事,有孩童不慎掉入水中,莫名其妙被救了出来。
天久久不下雨,他们急得胸口一团火,结果第二日醒来,地里的泥是湿的。
自此以后,风调雨顺再无半点虚言。
老一辈是从受惊的日子里走出来的,纵然有精怪相助,但他们仍不失警惕,总会将柴房堆满,也不让家中小辈去河边。
遇到天不下雨,他们会急得团团转。
底下的小辈就笑他们,如今天下未一统,神灵为了巩固民心,只会让精怪越做越好,长辈何必担心?
长辈却摇头,问道:“倘若有一日,那些精怪不愿意追随灵朝呢?一旦疏忽,失去的可是我们的性命。”
小辈挠了挠头:“不会的,除了灵朝,还有哪个国家会一统天下呢?玄朝吗?可玄朝帝王孤傲,年年天灾。”
长辈一脸愁容,不知从何说起。
可是这么多年了,田里的庄稼从未旱过,意外死去的孩童也越来越少了。
直到小半年前,玄朝那边有了风声,说是玄朝祥瑞降世,护佑玄朝,百姓们这才心惊了起来。
长辈速速上山砍柴,让小辈当心家中。
小辈嘴上答应,坚持了半个月,见风平浪静,又逐渐松懈下来。
一个多月前,百姓们熟睡,梦到几头棕熊在与他们道别。
棕熊们说,自己要离开灵朝了,要寻找自己的道,自己多年为灵朝尽心竭力,未曾见过灵朝什么。
它们告诉百姓近一个月来天象如何,让百姓早做准备。
它们还对百姓说,今后不要再相信灵朝都城那边的话了,哪怕派来再多的精怪,他们也要当做不存在,该有的警惕心不能少。
百姓们梦醒后,对照一番。
有人梦里的是棕熊,有人梦里的是青蛙精,有人梦中的是蜻蜓……但精怪对他们所说的话却无什么差别。
有百姓惊疑,却又有百姓说这是玄朝的阴谋,故意在挑拨他们与灵朝!
但自那日起,一些百姓开始劈柴了,他们还提前买了些干货,防止冬日大雪封山,他们没法出去。
只是买粮食的百姓多了起来,粮价水涨船高,眼看就要花掉他们一半积蓄,“精怪们在撒谎”这个说法也愈演愈烈。
可无论民间如何,冬日暴雪降临,最先冻死的就是那些没有囤柴的人家。
一些人家住的地方偏僻荒凉,出了门大雪没过膝盖,他们穿着破旧的棉衣瑟瑟发抖,背着斧头一步步朝着山脚走去,直到最后身体失了温,他们还是没有走到山脚。
大雪融化,人们发现了坍塌的房屋和冻死的尸骨。
“世道大变,天不佑灵”这八个字突然传了起来,即便灵朝极力压制消息,可在人们口口相传中,这阵风仍然刮进了大半个灵朝。
小部分城池的百姓突然跳出来,说是自己也梦到了精怪在道别。
更多城池百姓倒是没有发现有什么预兆,但他们仍是提高了警惕。
精怪好心才会道别,即便不道别也不会影响什么。
说不定……他们城中的精怪早就走了。
自传言愈演愈烈,百姓们怕死,即便精怪们还是在勤勤恳恳为他们护佑农田,可他们却不敢再松懈,该囤粮就囤粮,甚至还上在学堂的孩子也被他们叫回家,叮嘱孩子不许外出。
粮价越来越高,盐布匹棉花煤炭更是屡屡缺货。
安稳了十余年的灵朝忽然就乱了。
灵朝都城,皇宫。
太子相涟暄眼底乌黑,正要找国师相商,说是太监来报,陛下宣旨,让太子觐见。
相涟暄眉眼闪过一缕不耐,他余光扫向桌案堆积如山的奏折,想拒了帝王,可自幼未抗过旨的他还是攥紧了拳头,让太监带路。
相涟暄进入大殿,拜见帝王,帝王却没第一时间应声,而是过了足足一刻钟,才出声让他起来。
相涟暄眼底阴鸷,起身后低着头。
他听到帝王愠怒:“太子,你可准备好安抚民心了?”
帝王没有称“暄儿”,而是叫了“太子”。
相涟暄唇角讥讽,对着帝王行礼:“禀陛下,儿臣正欲与国师相商。”
他同样还礼,不称“父皇”,称“陛下”。
“混账!”奏折狠狠甩了下来,砸在了相涟暄的额头上。
相涟暄猛地抬头,双眼怒红,盯着帝王。
他此举算得上鲁莽,等他反应过来,他的眼神已经暴露了他的心情。
帝王冷笑,却不意外。
“怎么?朕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能教训吗?”
相涟暄瞬间低头,拱手道:“父皇自然可以教训儿子……”
他顿了顿,又以逼问的语气道:“可不知儿子犯了何错?”
帝王:“粮价飞涨时,你不出手干预,坐任那些富户将粮食卖出天价,又带着钱财离开大灵。”
相涟暄指尖动了动,眼神茫然。
帝王又道:“寒月城天灾后,你可派人去安抚逝者的家人?”
相涟暄停在原地,抿唇一言不发。
帝王:“莫说安抚,怕是等那消息传过来,半个灵朝都知晓了。”
相涟暄逐渐平静下来。
帝王道:“你想去问国师,精怪出逃,你是否还要将宝压在精怪身上?若是不押,又如何安抚百姓?
“可是太子啊,你何尝不是和天下百姓一样,将宝压在了那些神灵身上!一旦神灵离开大灵,你如何治理这江山?二世而亡?你甚至还不如我那死去的昭儿!”
相涟暄眉心跳了跳,纵然帝王所言为实,可他从小到大从未被帝王如此劈头盖脸的训斥过,甚至让相涟昭那个废物踩在他的头上!
相涟暄压抑怒火,语气冷冽起来:“儿臣知错,自今日起,儿臣会去学习如何做好储君。”
帝王忽然笑道:“储君?你当真能继承朕这皇位?”
相涟暄心里一凉,抬头与帝王对视,万千思绪从他脑海里飘过,他以“儿臣身体不适”为由,退出大殿。
第123章 龙龙逆袭第一百二十三日
相涟暄出了殿门,气息逐渐平缓,脑海却始终回旋着父皇的话。
——你当真能继承朕的皇位?
此话何意?
相涟暄攥紧手掌,是在说有他做太子,灵朝迟早输给玄朝?
还是说……
等相涟暄走出皇宫,叫来了下属,压低声音道:“宫内近日可有什么动静?”
属下拱手道:“殿下,近来九皇子时常入宫,逗得陛下龙颜大悦。”
相涟暄眯了眯眼,倒没有信属下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人仔细探查,可最终结果却与属下所说无二。
帝王最近确实在重用九皇子。
相涟暄眉心跳了跳,九皇子终究与其他皇子不同。
原因无他,相涟暄排行属十。
灵朝的信仰是神狮,在他降生前,他的九皇兄已获得神谕,理应继承大统。
后来他降世,同样获得神谕,若不是后面有瑞凤前来,太子之位也落不到他头上。
相涟暄眼眸低垂,对属下道:“既然如此,有些东西也该让父皇知道了。”
灵朝皇室内斗的消息传到了玄朝皇宫。
伏祟看了密信,笑着扔到了桌案上。
小金龙听到动静,耳朵动了动,困倦抬头,伸了个懒腰。
此刻,他正趴在摞起来的奏折上,四肢一划动,由于爪子没有支撑,险些摔下来。
还好伏祟熟能生巧,将小金龙揽入怀中。
“先生这是看到什么好事了?让龙听听。”
元入潭也是自然地找了个位置,摁了摁伏祟的腿面,调整尾巴的位置坐下来。
爪子扒了扒桌案,将密信扒下来,元入潭瞅了两眼,随后金瞳瞪圆。
“灵朝九皇子豢养男宠,被捉奸在床!”
伏祟微顿,低头从小金龙爪中拿起了密信。
元入潭急了:“先生,龙还未看完!”
伏祟低叹,揉了揉眉心,早知道用墨笔涂上几字,如今也是污了元宝的眼。
元入潭回想密信内容,有些不解。
“为何叫豢养男宠?”
元入潭耳朵动了动,虽然人族有些习惯他不喜,但此事确实让他困惑。
“若是喜欢,为何不封妃?难道是不能偷偷养情人吗?”
伏祟看着元入潭抖动的耳朵,龙耳似牛耳,又窄又尖,他用手轻轻触摸,耳部比寻常人耳要烫上一些。
“先生别动龙耳!”
元入潭伸出爪子,抱住伏祟手臂,耳朵不自然抖了抖。
“耳朵敏感,摸起来会让龙感到怪异。”
伏祟颔首,摸了摸龙角安抚,顺便解释道:“并非不能豢养男宠,只是见有豢养男宠为皇室污点,上不得台面。九皇子不但豢养男宠,甚至忽略了正妻,多年无所出。”
元入潭拧眉:“既然如此,为何一开始不娶了男宠?”